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一节 1933年国共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
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
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苏区的全面推行
三、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发动和红军反“围剿”的作战方针
第二节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其失败
一、冒险主义的进攻战
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
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三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对不同意见的看法
第二章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和突破四道封锁线
第一节 战略转移的决策和准备
一、中央关于战略转移的决策和“三人团”的成立
二、抗日先遣队北上和红六军团西征
第二节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和突破三道封锁线
一、红军与粤军的成功谈判
二、中央红军长征的编队和出发
三、突破三道封锁线的战斗
第三节 血战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一、蒋介石设置第四道封锁线
二、血战湘江——博古、李德瞎指挥的彻底破产
第三章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
第一节 中央红军转向黔北
一、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
二、黎平会议决定向黔北进军
三、猴场会议和突破乌江
第二节 遵义会议的酝酿和召开
一、会议的酝酿
二、会议的召开
三、会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会后中央的组织调整
一、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
二、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
第四节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第四章 长征的战略性胜利
第一节 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
一、国民党追堵红军的部署
二、四渡赤水
三、佯攻贵阳逼昆明
四、巧渡金沙江
第二节 进军川西北
一、会理会议
二、通过彝族区
三、强渡大渡河
第五章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的斗争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粉碎敌人六路围攻
第二节 打破川陕“会剿”
一、向川陕甘边发展
二、强渡嘉陵江
三、攻克剑门关
第三节 转战川西
一、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
二、松理茂计划的展开
第六章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与北上
第一节 懋功会师
一、中央红军挺进川西
二、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三、关于战略方针的分歧和争论
第二节 北上川陕甘战略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一、两河口会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
二、《松潘战役计划》的制定
第三节 力争北上的斗争
一、张国焘的宗派活动
二、芦花会议,中央维护团结统一的努力
三、沙窝会议和毛儿盖会议,坚持和重申北上战略方针,
第四节 红一、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一、征服草地
二、包座战斗胜利,北上道路开通
三、张国焘擅自命令南下
第七章 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和奠基陕北
第一节 脱离险区,先行北上
一、中共中央率红三军星夜北进
二、俄界会议及对张国焘的再次争取
三、北上攻占腊子口
第二节 陕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一、陕甘边根据地的建立
二、陕北蓬勃发展的游击战争
三、反对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和根据地的扩大
第三节 红二十五军长征
一、西征入陕
二、创建鄂豫陕根据地
三、再度北上
四、与陕北红军会合组成红十五军团
第四节 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全面胜利
一、组建陕甘支队和确定长征落脚点
二、向陕北根据地进发
三、直罗镇战役
第八章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第一节 张国焘拥兵南下另立中央
一、阿坝会议制造反党舆论
二、红四方面军南下
三、卓木碉另立中央,公开分裂党和红军
第二节 红四方面军转战川康边
一、绥崇丹懋战役
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三、康道炉战役,转战康北
第三节 党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一、党中央对张国焘的批评和争取
二、朱德、刘伯承等广大指战员的抗争
四、张国焘被迫决定北上,取消第二“中央”
第九章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第一节 红二、六军团黔东会师
一、红二军团创建黔东根据地
二、红六军团向黔东转移
三、黔东会师
第二节 策应中央红军创建湘鄂川黔根据地
一、发动湘西攻势
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
三、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反“围剿”
第三节 出发长征
一、胜利突围向贵州进发
二、突破乌江直奔黔西
三、回旋乌蒙山与进入南北盘江地区
第四节 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一、是否坚持江南斗争的思考
二、飞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
三、甘孜会师与红二方面军的成立
第十章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与长征胜利
第一节 政治路线的改变和巩固陕北根据地的斗争
一、巩固陕北根据地的措施
二、瓦窑堡会议及统一战线方针的实施
三、东征
四、西征
第二节 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甘南
一、北上方针的确定
二、进军甘南
三、岷洮西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
第三节 三军大会师
一、中革军委夺取宁夏的计划和静会战役计划
二、与张国焘的斗争
三、三军大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附录1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战斗序列表
附录2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战斗序列表
附录3红四方面军嘉陵江战役战斗序列表
附录4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时序列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