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以爱制“恶”,《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小说以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穷苦工人冉阿让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捕判罪,出狱后却始终不容于社会,终于遭到法律的迫害构成主要线索与内容;又以芳汀、珂赛特等其他社会下层人物的不幸与苦难作为补充,广泛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下贫苦阶层的悲惨遭遇。作家在小说里倾注了他真诚的人道主义同惰,将主人公冉阿让塑造成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人物,赋予了他惊人的刚毅、非凡的体力、罕见的勇敢和机智,使他以近乎神奇的本领一次又一次战胜了对他的迫害;同时也集中表达了以仁慈博爱来杜绝罪恶、改造社会、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作家力图通过来里哀主教与后来的冉阿让来体现他的这一思想。米里哀是小说中一个理想的人道主义的形象,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无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以及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义举,使他们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作家深信,严刑峻法不可能消除社会罪恶,唯有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才是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地、真正的“世外桃源”。小说对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中街垒战斗的出色描写与热情歌颂,则表明作家对民主革命寄予人道主义同情的一面。作家热情歌颁了安灼拉、马白夫等在战斗中视死如归、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在他的笔下,疲惫不堪、衣衫褴褛、遍体创伤、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人门,是一个伟大的整体与象征——人民的象征。正是这一个伟大的群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推动着法国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