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为《经书浅谈》所作导言有云:“经书浅谈,只限于浅谈各种‘经书’的主要内容、著作年代,我们今天怎样看待它;若要研究它,如何着手,如何深入。”普及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说来仅限于此;不过介绍某一门类的初步知识或基本方法,亦即所谓常识而已。世间有些现象,大家引为笑谈;倒不妨从“普及———教育”的环节寻找原因。总不外乎常识有亏。譬如把“致仕”解释为“获得官职”,把“谢本师”解释为“答谢老师”,等等。这些虽然不属于汉语的初步知识,却关乎它的基本方法。记得当事人之一辩解说:“‘致’字的常见含义是达到、给予。我并不是在文章中讲解某个古代术语,而是在用现代话语写现代散文,因此必须服从现代规则……”无非望文生义罢了。正好给这里所说提供一个例证,因为汉语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不能望文生义。如前所述,此乃普及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过去我写文章说:“知识分子的知识,文化人的文化,这些本来应该不成其为问题的;但是至少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个问题。”所谈未免笼统;归结为普及不到,或教育不够,就清楚了。——止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