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外语,不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说,不论学好以后应用所学外语去作什么工作,都需要学好汉语—— 比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各专业的要学得更好些,因为,不论是作研究工作或者教学工作或者翻译工作,都是从事语言工作,既从事语言工作,首先必须很好的掌握汉语,不是一般的能懂会用,而是充分熟练的掌握。对于从事语言工作的人来说,所谓学好汉语,包含这样的内容:既具备比较高的实际运用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又具有关于汉语的系统知识。同样,以汉语为主的语言工作者,也需要通晓一种外语,若能再粗知另外几种更好。五十年代以下,高等教育中专业划分过细,而且忽视有关专业间的横向联系,闹得人们知识面非常狭窄,不能融会贯通,这对于学习任何专业都是很不利的,因为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有关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的,孤立的学习很窄的一门知识,并不能把这门知识学得精深。然而,人们习惯于那种分割过细的作法,于是我们不时听得到这种令人遗憾的说法:“我是搞外语的,不懂汉语。”“我是搞汉语的,不懂外语。”我们说,这种说法令人遗憾,在于:这样说的人并不是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遗憾的缺陷来说,而是理直气壮,视为理所当然来说的。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那种状况的害处,试图矫正,但是无论在认识上或是实际作法上,过去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仍有必要把上面这些意思说一说。本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把汉语学好。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进入高等学校才能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某种专业。可惜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以往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完全作到这一点,到了高等学校,还不得不作一些弥补性的工作。至于以外语为专业的,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是分内的事,与其他专业还有所不同。如果从中学带来的汉语基础也不够,那么,这方面的负担就更重了。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外语院校的汉语教学如何作到用较少的时间收到较大的效果,使学习者达到外语专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汉语水平,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很不简单的问题。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这里不可能展开来谈,只能收缩到关于汉语知识,特别是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这个范围之内。外语院校的学生,不论主修什么语种,都应当学习一些汉语语法修辞知识。不需要,也不可能用很多时间去学,学得很多很细。——至于有志于从事汉语与某一种外语的比较研究,或者其他涉及汉语较多的理论研究,自然需要多学一些,然而这不是普遍的需要,只能为有这种需要的少数学生另想办法,例如开设选修课,专题课,或辅导自学,等等。——用少一点时间把语法修辞学好,就特别需要设法作到我经常强调的一点:教学内容(反映在教材中)“精要,好懂,管用”。这六个字,说说容易,作起来很不容易。“精要”就要求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态度、眼力、能力才能作到。然后还得把六个字所表示的三个项目统一起来。暂且不说“好懂”。“精要”和“管用”之间往往有矛盾,统一起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为了“精要”,弄不好会成为名称、术语、界说、定义的罗列,干巴巴的几条筋,枯燥乏味而且学了没有什么用处。为了“管用”,弄不好又会成为烦细的分析和罗罗嗦嗦的辨别正误优劣的讲解与作业。我从相当早的时候起就再三提倡这六个字,可是在我或多或少参与其事的工作中就一直没能真正作到。外语院校汉语语法辞编写组协力编写的、经过一轮使用后又重加增订的这本《语法与修辞》教材,显然是朝着这样的目标作了;当然不敢说已经完美无缺,然而我敢说,比我作得好,好得多;对此,我非常赞佩。也许正是因此,这本教材被广泛采用,不仅外语院校采用,许多非汉语专业的其他院校采用,社会上不少成人教育、业余教育单位以及自学者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