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少年成长小说。作者用幽默、富于情趣的语言,描写处于初中年龄段的非尖子学生直觉、敏感以及粗糙的内心世界。本书题材独特、视角独特、表达独特,好看,好玩儿。《超凡(烦)学生》可能不是一篇成熟的作品,但它的芜杂和粗糙正好是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写照,直觉敏感,不讲理由,好像开首的一段:“即使是一些与记忆不相关的事,也有可能会触发一个人的记忆。”整个故事就由粘在玻璃窗上的——团白鸽粪开始,正好捕捉了少年思绪的神态。触动少年中枢神经的当然是爱情,书中也有爱情的情节。阿正的梦中情人女班长请他吃亲手炮制的曲奇饼,阿正不慎把饼抛到远处,赶忙拾饼,女班长给他指引饼的位置,文中这样写:“我们就这样保持一楼和操场的距离,我看着看不清楚的脸孔,她的身体被黄昏泻下的橙黄光芒包裹着,手指向一处地方。这种指引姿态,像是某种神圣仪式里的雕像。”在爱情已经老死、性器官挂满嘴边的年代,这一段尤其令人感动。书名叫《超凡(烦)学生》,主角是中一—生阿正,就是这样既超烦又超凡的学生,他上课睡觉,功课欠奉,作文离题,但他爱上美术课,认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凡高、罗丹;有一次他还为心仪的女班长创作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他的朋友“奇迹同学”也有绘画的天分,他用数字来拼成——张人脸,或者一些静物。这些“强项”俱难登大雅之堂,多元智能的理论虽在教育界回荡了许多年,却原来大家的眼睛还是盯着一张成绩表。阿正最后得到学生进步奖,那是这类与奖无缘的学连在能力范围内的最佳表现,算是给自己,也给别人—一个交代。然而,阿正心里呼喊的,他需要的,却是还一个“我”,一个真真正正的“我”。我们的教育界,几时可以完成阿酥的心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