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也曾表露过他的志向。那是在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刘表待刘备很好,生活安逸,久无战事,一日与刘表共语时人厕,因见自己“髀肉复生”,不觉潸然泪下。刘表问原因,刘备乘兴而道:“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之将至,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两人谈得投机,刘备又兴口道:“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矣!”对这一点,刘备是看得相当透彻的,自己只能靠功业起家,没有功业就没有刘备。但也仅此一次,便险些招来杀身之祸,因而心里十分后悔。因此,此后的刘备将大志埋藏在心里。埋得越深,追求就越强烈。当曹操说到他是英雄时,以为计谋败露,吓得筷子掉在地下也就不奇怪了。中国有一句著名的俗语,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意思是说人在权势、机会不如别人的时候,不能不低头退让,刘备在这方面就是个能够审时度势的枭雄。即使是别人看起来很没有面子的事,他也能够做得滴水不漏。失徐州,他能做到“屈己以待天时”;在曹操说自己是英雄的时候能够掩蔽锋芒,保存了自己的实力,正应了那句话:“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把该事“假戏真做”之后,张昭、周瑜等人对孙权建议道:“刘备起身微薄,奔走天下,从来没有享受到什么是富贵,今若用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他享用,自然疏远他与孔明、关羽、张飞等人,到时候,他们内部不和,再取荆州不是易如反掌吗?”孙权照计而行。这个计策本是要将刘备困于吴国,以美色享乐,使刘备丧失心志。但当赵云报称曹操起兵五十万,杀奔荆州,要报赤壁之仇,情况十分危急时,刘备终于说服孙夫人,历经种种险阻回到荆州。如果没有对理想不懈的追求精神,很难想像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能放弃这样的生活。因此,刘备的成功在于他那永不衰竭的进取心。无论是宠,还是辱,得意还是失意,都能用平常心来面对,而且能做到始终不渝,刘备的这种性格直到他在取西川,占领汉中后的时候才有了些改变。因为这时他才有力量使自己腰杆硬起来,说两句硬话。刘备是一位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理想的领导人,仅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时才用言语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初访孔明未遇,于是向孔明的朋友崔州平表达说:“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定国安邦之策耳。”后隆中与孔明相见,诸葛亮说:“愿闻将军之志。”刘备慨然对答:“汉室倾颓,奸臣窍命,各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可见刘备的志向是要在天下大乱时,施展才能,定国安邦。刘备二十八岁起兵,六十三岁谢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放弃过自己心中的进取之心。这是他的成功之本。P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