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邓小平“三农”思想对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复杂性研究:首先把邓小平“三农”思想置于古今中外的历史背景下,考察其形成发展的历程、内容体系以及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然后深入探讨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容及其特点。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体系,包括农业政策思想、农村改革思想、农业发展思想、农民脱贫致富思想、农村稳定思想、农村教育思想六个相互交叉而又独具特点的方面。同时,这些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系统整体性。 邓小平农业政策思想包括关于农村政策地位的思想、农业是根本的思想、农村政策核心的思想、农村政策精髓的思想等内容。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包括农村改革性质、农村改革的路径、乡镇企业、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等几个方面。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思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包括一切邓小平“三农”思想;狭义的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就是邓小平就农业经济自身发展意义上的论述。它包括科教兴农思想、农工协调发展思想、农业综合开发思想、农业集约经营思想、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五个方面。 邓小平农民脱贫致富思想以其深刻的反贫困理论——消灭贫穷论为理论出发点进行展开的,包括互相联系的四个组成部分,即农民脱贫思想、农民致富思想、农民扶贫思想、农民增收思想。稳定量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而农村稳定论则是邓小平稳定思想的显著特征。从实现农村稳定的途径而言,邓小平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党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思想也是兵农村稳定思想。 邓小平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指出农业问题的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实现农科教结合。他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提出了“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这也就明确了农村教育的方针。邓小平还深刻阐述了关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农村文化科技教育的有关内容。要成功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就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