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论性。本书对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目标、业务范围、管理体制作了深入的理论性阐述,使读者对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作用、标志等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2、实用性。在岗位规范部分,本书按工作性质对每个岗位都提出了素质要求。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既有利于人员的配备,也有利于人员的管理,更有利于每个岗位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追求方向。在制度规范部分,本书按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各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可供后勤同行参考。3、科学性。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大标志是后勤工作由拨款驱动。福利服务改为企业运作、收费服务。如何收费?收费项目是什么?收费标准如何确定?广大后勤工作者往往感到难以下手。本书通过资产评估和成本核算,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收费定额标准,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大难点提供了较好的解决之道。4、操作性。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改革的又一大难点。本书介绍了校后勤办公室(甲方)和后勤实业发展中心(乙方)双方各自的组建方式、机构设置和权利义务以及双方相互的契约、合同关系和运作,为该难点的解决设计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操作步骤和操作手段。5、系统性。高等学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和事务特点,有颇多困难和繁杂之处,因此本书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制定了系统的制度规范和监控规范。本书既是高等学校后勤工作者的有益读物,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后勤队伍业务培训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