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状况
1.2.1 微规模
1.2.2 小规模
1.2.3 大规模
1.2.4 宏规模
2 剩余油分布特征
2.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
2.1.1 沉积微相
2.1.2 沉积单元
2.1.3 沉积韵律
2.1.4 渗透率差异
2.1.5 非均质性
2.1.6 储层孔隙结构
2.1.7 夹层
2.1.8 裂缝
2.1.9 微结构和封闭断层
2.2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开发因素
2.2.1 井网影响
2.2.2 其他影响因素
2.3 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
2.3.1 非均质性影响
2.3.2 开发井网的影响
2.3.3 汽窜因素
2.3.4 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2.3.5 射孔井段的影响
2.4 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2.4.1 国内外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2.4.2 剩余油的平面分布特征
2.4.3 剩余油层间分布
2.4.4 剩余油层内分布
2.5 剩余油的成因类型
2.5.1 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
2.5.2 垂向剩余油成因类型
3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
3.1 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剩余油
3.1.1 微型构造影响油井生产和剩余油分布的理论依据
3.1.2 微型构造形成剩余油的水动力原因
3.2 砂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3.2.1 沉积微相的划分
3.2.2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
3.3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分布
3.3.1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
3.3.2 剩余油饱和度计算
3.3.3 剩余油分布
3.4 根据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3.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3.4.2 依据基准面变化预测储集层非均质特性
3.4.3 依据精细储集层格架划分流体流动单元
3.5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关系
3.5.1 受潜山古地貌控制的剩余油类型
3.5.2 潜山内幕构造控制的剩余油类型
3.5.3 储层裂缝的分布
3.5.4 扎喉的配置关系
3.6 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6.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
3.6.2 剩余油分布类型
3.7 用地质储量丰度定量描述剩余油的分布
3.7.1 基本原理
3.7.2 该方法的优点
3.8 河流相储集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
3.8.1 河流相油藏剩余油类型及丰度
3.8.2 剩余油分布规律
3.9 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
3.9.1 资料的收集
3.9.2 资料的筛选和应用
3.9.3 绘制小层剩余油分布图
4 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
4.1 油藏工程方法
4.1.1 物质平衡法
4.1.2 无量纲注入-采出法
4.2 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
4.2.1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
4.2.2 渗饱-水驱曲线法
……
5 室内实验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
6 剩余油分布研究工艺技术
7 现场应用实例
8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