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线装古籍的版本,历来是一个难题。所以过去常有书贾以清刻本冒充宋元名椠的事,即使高明知藏园先生也有看花眼的时候,遑论他人。前几天翻阅日本人高仓正三《苏州日记》,也提到苏州某某山房经常在古籍版本上做假的事。现在这种事没有了,但到手一本线装古籍,如果内封面没有标明刻书年代,如何断定它是什么时候的刻本,仍然是一个有难度的知识性的问题。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凭经验,书看得越多,越有鉴别的能力。但是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古籍越来越少,而且品种越来越单一,到图书馆借阅古籍也越来越不方便,想要多看原书,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是图书馆或古籍书店的有关人员,虽然接触的书较多,但老的一辈正在不断逝去,新的一代也还有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经年累月,并且难于口耳相传。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能有一些图录,将有代表性的古籍版本留影其中,以便与实物对照,以提高一般人的鉴别水平。这种图录等于是少数人的丰富经验以直观的方式传授给大众,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样的图录过去已经出版过几种,如《铁剑铜琴楼书影》、《涉园所见宋版书影》、《明代版刻图录初编》,以及集大成之作的《中国版刻图录》等。但在这几部图录中,只有《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是以断代为准,反映了明代有代表性的版本的全貌,以之作参照物来鉴定明代刊本,有指南针的作用。其他几部主要是从艺术鉴赏角度出发,故重点在收录宋元佳椠,以及珍贵的明代版本,对于清代刊本或不涉及或所收寥寥。但是目前民间流通已经不可能有宋元版本,明版也日趋于鲜,大量常见的是清代版本,因此学术界与市场上都需要有一本能够反映清代代表性版本的图录,最近由黄永年、贾二强撰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版本图录》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这本图录继承了潘景郑、顾廷龙先生编集的《明代版本图录初编》的特点,不单只注重于善本、孤本的书影,而且力求全面,尽量注意到代表性,也收录了常见通行的甚至是坊刻的并不精彩的版本,基本上达到了反映清代版本的全貌的目的。全书五卷,一共选印了清本三百五十种,大多取其一幅书影,间或两幅,集中了清代各个时期各种样式的版本的代表。与明代版本不同,清代民间刻本与官刻在字体版式上区别不大,因此在体例上未能像《明代版本图录初编》那样将刻本进行分类,只能按年代先后来编排。但这样编排也有好处,即更能看出版本风格的时代变迁。事实上,大半年来,我已切身体会到这部图录的作用,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我对于写刻本、方体字本、仿宋体、覆宋体、活字本等等,都有远比过去深刻的认识。本图录的文字说明也有可观之处,每幅图不过寥寥数十百字,却往往包含丰富的信息,从版本源流到流通情况,多有涉及,如《国朝著述未刊书目》,我去年曾在一书店时看到两册,因是光绪刻本,不以为贵重,随意取了其中有胡玉缙跋语的一册。读此图录,方知是书印本传世极少,那另外一册现在不知又流传到何处去了。全书最后附有《清代版本述略》一文,其结尾曰:“总起来看,清代版本中除上述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与明本比较,各有千秋外,一般的刻本如前所述,不仅数量远远超过明本,而且质量也多非明本所能企及,可以说是达到了雕版印刷事业的顶峰。”因此古籍爱好者与研究者,对于清代版本其实不能小觑,不能贱近贵远,只把注意力放在明以前的版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