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尚末发明之前的中国上古时期,人们主要利用龟甲兽骨、陶器、金石、竹木、缣帛等等作为记事的书与契刻材料。由于文化的普及、社会的进步,春秋眯国直至秦汉时期,出于取材料和阅读的便利,人们已更多地以竹简、木牍、帛书为书写载体,进行社会交流与文化传播。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共有甲、乙两本,甲本用篆书抄写,乙本用隶书朱写,甲本破损严重,文字残缺较多,乙本破损稍轻,文字基本清晰。老子是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提出“清静无为”的道家学说,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老子》书在同一墓中出现两种抄本,书体有篆、隶之分,且避汉朝皇帝名讳亦不相同,说胆抄成年代有早晚,原书在西汉时已流传很广,其成书年代当更早。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发现,还为研究中国文献学和书法艺术的演进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文物资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两种抄本,篆书抄写的甲本比隶书抄写的乙本,据所避汉朝名讳,知甲本年代稍早。特别是隶书乙本的发现,再次弥补了从秦上篆向东汉隶书演进过程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实物作品之匮之。帛书隶书《老子》乙本,属子西汉前期隶书,书体虽然仍带有篆意,但用笔已从圆转向隶书方折转变,横画略右上方斜出,稍显波磔,远笔粗细、红重相兼,尤其是捺笔厚重有力,已具有早期隶书的古拙朴质风格。而在字与字之间,分行错落,结字匀称,显示了良好的整体章法效果,堪称西汉前期隶书作品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