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册针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所收集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居民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居民食物消费”、“就餐行为”,“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营养补充剂的消费行为”等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旨在向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提供我国不同人群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相关信息,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策略以及有的放矢地改善我国居民行为和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发现,我国居民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例如,约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而粗粮、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这对于促进骨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我国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比较高,尤其是城市青年人,经常不吃早餐会影响工作/学习能力和健康。我国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接近15%,有26%以上的城市居民每天在外就餐,这种行为有可能引起体内脂肪含量增加。分析还发现,我国居民在18岁之前开始饮酒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我国女性饮酒率增长很快,与1991年相比增长了73.1%。有研究认为,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发生酒精依赖的可能性越大,以后发生重度饮酒的机会、导致其成年后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患各种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分析发现,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且在业余时间里,每天看电视、上网等久坐少动活动多于户外活动。许多成年人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久坐少动的活动上,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活动时的主要内容。我国经常锻炼的人群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最低,这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