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总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结构体系上的创新。《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共分为四大篇,分别为学校体育总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课余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力图从第一个宏观层面,确立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在第二层面的各篇的各自章节中,既对传统稳定的基本理论内容作了新的整合、深化与开发,更补充了近几年的一批新研究成果,拓展了传统的理论研究边界。力求把学校体育放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更开放宏观的视野把握学校体育的基本内涵与走向。二、内容的时代性与新颖性。在各篇各章的内容中,增加了大量近几年有关学校体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吸收了近几年以博士论文为主的高层次研究成果,增加了本材的时代感与科技含量。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再审视、体育课程理论、体育教学原则新探、体育教学交往研究、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理论、大学竞技体育、体育教师研究及学校体育环境问题等。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不但丰富了本教材,而且主要在于能更贴近学校体育当前的实践,力求更有效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也为学生和研究者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起点。三、理论与应用结合。学校体育理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理论,是为指导学校体育实践服务的。《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所构建的新体系,改变了过去多种版本《学校体育学》低重心、重应用、重操作方法的特点,适当提高重心、精选教材内容,加强了概括性,在理论与应用方法的结合上偏重理论。但书中这种理论阐释尽可能丰富和鲜活,尽可能与学校体育的实践相结合,并适当加上了示例、案例及说明。四、编写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编写队伍集中了国内一批学校体育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来自全国十个省市的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他们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博士生或获得博士学位者占了95%。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大多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研究在十年以上,有三人还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在编写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哲学方法论、教育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技术学科、运动人体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也参考吸收了众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无论是涉及或吸收借鉴,限于编写队伍的经验与水平,可能有用而不当、食而未化或错误之处,还请同行、学生多加批评指正。《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主要用于全国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院系,培养体育教师的相关本科专业开设的《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校体育学方向的研究生学习参考书,还可作为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再教育的自学参考书,以及学校体育管理部门业务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