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一大批市级、区级的文艺演出团体及国际、国内著名的导演和演员。较受喜爱的剧种有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话剧、滑稽剧、评弹等,还有音乐、舞蹈、马戏和杂技。每个剧种都有各自的忠实观众和戏迷。在社区,在公同,在文化宫,在俱乐部,还聚集了许多戏曲票友和音乐爱好者,他们自拉自唱,白娱自乐。上海的影视节目丰富多采。上海有2个广播电台、4个电视台、4个电影制片厂和良好的拍摄基地。“大世界”是海派艺术的典型体现。曾经是“远东第一游乐场”的“大世界”建于1917年,最初由上海巨商黄楚九创办,后被黄金荣买下。“大世界”内设有电影院、大小剧场、杂耍场、哈哈镜等。20世纪60年代,来这里的游客只需花上2毛钱买张门票,就可以随心所欲串场子在里面玩上一整天。如今,“大世界”的周围已焕然一新,但“大世界”的建筑依旧伫立在上海的中心街口。目前“大世界”正闭门装修,不日将仍以其独特的海派文化艺术风格展示于众。海派艺术是创新的艺术。上海近百年来出现了无数敢于自立门户的海派艺术大师。一代京剧宗师周信芳就是其中之一。他倒了嗓子之后另辟蹊径,独树一派,开创了京剧非主流流派——麒派。麒派的拥趸者不少,票友不逊于其他任何流派。一代国画大师刘海粟更是敢为天下之先,早在1915年3月,在给美术学校学生上习作课时大胆引进女子裸体模特儿,撼动了整个中国大地。从此,模特儿开始正式走进艺术课堂。“海派”一词已成了不拘一格的代名词。它“洋”得透彻,“土”得掉渣,土洋结合,自成风格。于是,上海的作家被称为“海派作家”,上海的小说被冠为“海派小说”,上海风格的菜肴被叫做“海派菜肴”,而海派风格的衣着打扮,则成了引领时尚的时髦象征。当然,在上海,最具标志性的“海派”作品,则要数中西结合的“海派建筑”了。(2)现代与传统汇合:万国建筑博览外滩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黄浦江西岸几十幢风格迥异的建筑,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发展史的缩影。如果把这个博览会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把整个上海的建筑都囊括在里面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上海建筑所具有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的特征。因而游览上海,是一定要细细品味上海的各种城市建筑的。上海城市建筑除了外滩的可看性强、内涵丰富之外,另外还有五大看点。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