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特征——懒散、沉重与伤感南京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广泛的有着很高文化素养的人群。但同时,南京又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城市——六朝的繁华早已炯飞云散.首都的荣誉也已随着法西斯的蹂躏而难以恢复。上海曾经是南京的下属的下属的小渔村,现在已经成了国际化大都市,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南京又落伍于同省的苏州、无锡等市,南京人总是觉得有些沉闷和压抑,他们似乎成了江苏的“内地”。因此南京的文化人把自己的城市归纳为“一个丢了‘魂儿’的城市”,是一个“伤感孤独的城市”。从古城金陵的历史来看,建都这里的都是些短命王朝,历经沧桑磨难。这也很大程度上使南京城市呈现出这样一种面貌:“一个什么都不差的贵族城市,但是似乎什么也不是最好的。”南京虽然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文化底蕴,但是也没有什么耀眼的特点。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中庸的城市,没有什么锋芒毕露,但是沉重的历史能够让人明白更多的事情,比如怎样生活和工作。历史的厚重,使南京很有深度,有深度的人,隐于这个城市。总结而言,南京的城市精神是包容、淳朴、不很张扬而又略带内敛、很厚实的一种精神,表面上看起来很平常,背后隐含的张力却非常大。以苏童、韩东、朱文为代表的一大批先锋诗人、作家,连同徐累、靳卫红、赵勤、吴翦、于小雨等南京绘画艺术家一起,在全国占据着不可忽略的主流位置,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不多见的,在另外一方面也印证着南京深厚历史土壤的持久文化创造力。因为抗日战争的惨痛城史,南京容易被人误解,事实上它的现代史难掩其作为江南名都的享乐传统。南京人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斗志,太容易满足,缺乏上进心,“那种慵懒的感觉看起来活得很舒适.实际上封杀了一个城市前进的步伐”。南京媒体开列过一份“南京十大文化符号”的“菜单”,除了金陵饭店、林荫大道、五台山、夫子庙等,更有大萝卜、盐水鸭、苏童们、“多大事”、《扬子晚报》、“非常周末”等,完全可归入市民文化范畴。更多的南京人像是因外加的历史包袱扛得太久而对有机会庸俗和轻松一把感到兴味盎然的人。有些人讲南京的文化没有特色,但或许可以说没有特色也就是南京文化的最大特色。在梧桐树荫密密遮盖的南京街道上,处处都流露着一座生活型都市的髓血。这座城市。完全是一座值得享受夜生活的不凡城市。(2)南京人的性格——空心大萝卜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南京人的性格也比较淳朴、博爱、儒雅。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南京具有足够的消化能力,一个外地人在南京住过几年也就会变成一个地道的南京人。《围城》中的赵辛楣被描述成为“他身大而心不大,像个空心大萝卜”。什么叫“空心大萝卜”?就是“没心眼,傻得可爱”。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性格,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南京人自己最清楚,没有温州人做生意的天才,没有上海人的精明、灵活.但是南京人肯吃苦,勤劳苦干,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地做事,这便是南京人的长处.兴许就是这一条被人看成是“大萝卜”。南京人的口头禅是“多大事啊”,这里面既透出他们的懒散.也可以说显现出南京人的大气,说明南京人拿得起、放得下。南京老百姓的品性淳朴,热心公共事业,待人友好、心胸开阔,接纳一切外来事物,当然有时候也很市侩化,一些商业场所的服务人员给人感觉甚至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老。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