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自我实现/励志成长/成功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

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

创造性才能:它们的性质、用途与培养

定 价:¥11.00

作 者: 吉尔福德著,施良方等译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思维训练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7191039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德锲而不舍地探究创造性才能的成果结晶,1991年由我社组织翻译出版。本书在我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内容虽发表于以前,但其基本精神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多有契合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了纪念吉尔福德诞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社决定再版本书,并请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校阅了书稿并撰写了中译本第二版前言(主译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施良方教授,已去世)。本书集中论述了创造性才能的性质、用途和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创造性才能这一研究领域的各种背景材料,而且对智力结构模式作了补充,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创造性才能的各种构成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培养的途径。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还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作用的例证性试题。所以,本书无论对心理学工作者,还是对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吉尔福德(J.P.Guilford,1897—1987),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物理学家。1922年、1924年先后获内布拉斯加大学文学士学位和文硕士学位,1927年获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内布拉斯加大学和南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曾任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38)、美国中西部心理学会主席(1939—1940)、美国西部心理学会主席(1946—1947)、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1950)、国际智能教育学会主席(1978)等职。曾获内布拉斯加大学法学名誉博士(1952)、华尔德·V.宾厄姆讲座(1959)、南加州大学理学名誉博士(1962)、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4)、理查德森创新奖(1966)、创造性教育基金会奖(1970)、教育测验服务社测量杰出贡献奖(1974)、桑戴克教育杰出贡献奖(1975)、优异儿童联合会优异儿童突出贡献奖(1981)等。 他运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了颜色、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对男女两性的相对影响,在人格综合评定中力倡应用因素分析测验法,并编制了成套的测验方法(因素测查);还构建了综合的系统的智能理论(一般称为智力结构理论),开创了信息一运演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他出版和发表专著、文章、评论400多部(篇)。其中包括:Laboratory Studies in Psychology(1934),GeneralPsychology(1939),FundamentalStatistics I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1942),Personality(1959),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1967),Way Beyond the IQ:Guide to Improving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ity(1977),Creative Talents:Their Nature,Uses and Development(1986)等著作;Creativity (1950),Three Faces of Intellect(1959),Creativity in the Secondary School(1963),Varieties of Divergen—production Abilities or Functions(1984)等论文。此外,还编有:Fields ofPsychology(1940)。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
一、一些定义和问题
二、对创造力研究的忽视
三、创造力的社会重要性
四、有关创造力性质的某些一般的理论
五、创造力的发展
六、因素分析研究设计
七、有关创造性能力的若干具体的假设
八、提要与结论
第二章 创造力研究的其他背景
一、从高尔顿到1950年
二、1950年以来对创造力的研究
三、一些技术性问题
第三章 创造力的参照系
一、智力的本质
二、多变量的智力观
三、智商与创造性才能的关系
四、智力结构模式
五、模式的描述
六、各种能力的象征性符号
七、定义
八、智商与教育的局限性
第四章 从假设到创造性才能
一、关于因素分析的性质的一些情况
二、假设及其命运
三、对问题的敏感性
四、观念的流畅性
五、思维的灵活性
六、观念的首创性
七、创造力中的重新界说
八、分析与综合的假设
九、一些一般的结论
第五章 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加工
一、处理单位的种种能力
二、处理门类的种种能力
三、处理关系的种种能力
四、处理系统的种种能力
五、处理转化的种种能力
六、处理含义的种种能力
七、发散性加工能力的发展
八、组织信息
第六章 创造性思维中的转化
一、与转化有关的各种运演——转化的认知
二、对转化的记忆——把转化置入记忆贮存
三、辐合性加工的转化
四、转化的评价
五、对评价的一些回想
六、决策与创造力
七、从事转化的倾向
八、范围更为广大的创造性能力
第七章 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一、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本质
二、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三、关于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阶段的传统观点
四、智力结构问题解决(SOIPS)模式
五、总结
第八章 有助于创造性的其他特性
一、认知风格
二、思维中-的智力的执行功能
三、思维中兴趣的因素
四、气质的一些因素特性
五、提要
第九章 如何促进创造性思维
一、促进或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二、策略与计谋
三、引起转化
四、一些结论
第十章 一个更有创造性的社会
一、创造力训练的早期尝试
二、创造力的教育
三、开明的形式训练
四、教育面临的全面挑战
五、计算机能从事创造性思维吗
六、一些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