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荣家发迹之时荣毅仁出生的1916年,正是荣氏企业兴旺发达的年月。1916年前后,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大展宏图,办起了一个又一个面粉厂、纺织厂,荣氏企业大大发迹了。人说荣毅仁生逢其时。荣毅仁的生曰是5月1日,即农历丙辰三月廿九。“我出生在无锡荣巷老家,是‘乡下人’。”1987年12月12日荣毅仁在他北京的寓所对来访者谈起他的身世时,不无幽默地这样说。荣巷,在无锡西乡,惠山山麓,五里湖畔,北靠龙山,南临太湖,河网密布,土地肥沃。荣巷分上荣巷、中荣巷、下荣巷。荣毅仁祖居在下荣巷。这里是典型的江南小镇。环视周边:青山碧水景色美,吴侬软语处处闻,充满着浓郁的江南情调。说起荣毅仁的祖籍,他父亲荣德生在《乐农纪事续编》①写过一段话:“吾族自始迁祖水濂公明初至锡,累徵不仕,务农守分,至庭芳公业商致富。至余兄弟,实由商转入实业,而逐渐扩充,事业几满天下。然宗未尝忘农,故取别字日‘乐农’,不敢忘祖业也。”至于明初以前从什么地方搬至无锡,《乐农纪事续编》没有细说。无锡市图书馆收藏的荣氏宗谱,是荣福龄和荣德生等续修的。宗谱详细记载了荣氏宗族在历代朝廷中所任官职和重要经历,并配有各种画像、服饰和插图等。宗谱表明,荣氏祖籍是山东历城而不是无锡。据说当时共印了200套,每套30本。水濂公名荣清,字逸泉,号水濂。是荣氏近祖第14世。荣清“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廉洁,喜游览,每独行清旷闲雅之区。”①他秉性不愿做官,明正统初年,他外出旅游,从湖北沿江东游,经金陵(南京)来到无锡,看到这里如诗如画的风光,感叹道:“余生平所慕,不图于此得之。”遂选择在惠山南麓长清里梁溪河一带定居,这就是梁溪荣氏的发轫。水濂公的居室叫“水濂庵”,当时还有以水濂命名的“水濂街”“水濂桥”。荣清有3个儿子:继先、承先、念先,居住地依次称为“上荣”“中荣”“下荣”,这就是“荣巷”的由来。现今在荣巷西浜,仍竖有一块1米多高、30多厘米宽的石碑,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已模糊不清。但如顺着石刻笔迹,用粉笔描之,就能复现“天降山海”四个大字,这是水濂公荣清的手笔。据说当时荣清立的石碑共有20多块。立在西浜的这块,现在有的居民还能告诉你这样的传说:当年西浜一带时常失火,水濂公就书刻“天降山海”石碑用来镇火,所以石碑又叫“镇火石”。水濂公迷恋无锡是很自然的。无锡这颗太湖明珠,风光旖旎,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早在公元前1044年西周初期,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把王位禅让给小弟季历及其子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就来到无锡梅里(今无锡东梅村)隐居,创立了句吴国。如今在东梅村鸿山还有泰伯墓等遗迹。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在太湖一带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消灭了吴国。越灭吴后,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民间,泛舟于无锡五里湖上,故后来五里湖又名蠡湖。从秦汉到两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在无锡都留有许多古迹和珍贵文物。历史上无锡曾有“布码头”之说。无锡又是我国有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无锡还有一段流传已久的趣闻。在秦始皇时代,惠山东峰盛产铅锡,因而得名“锡山”。到汉高祖在锡山设县治时,因锡山不再产锡,就改名为“无锡县”。公元9—23年,王莽执政期间,锡山再次出锡,县名又改为“有锡县”。相传在这个时候有个打柴人在山上挖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铭文:“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靖。”意为无锡产锡,天下将乱;锡山锡尽,天下安宁。到公元25年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锡山矿源再次枯竭,地名又由“有锡县”改为“无锡县”。到解放以后,有一阵子又传出无锡有锡之说。人们戏谑地说:“为了讨个天下安宁,宁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地名就不必再改来改去了。”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