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原本是节骨相连血肉凝聚的一个整体,不知从何时起,却悄悄地被分割为三段,成了互不相干的独体。历来“文人、墨客”被定为同义语,而今文人、墨客已成了两种概念,若再要求读书人必须写一手好字已成为一种苛求。更令人不解的是明明把诗词写进书画作品里,却被评论家们判定为“字外功、画外功”。诗书画虽是三位一体,却又不可等量齐观。由于诗词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能更直接和更深刻地反映作者的心灵和修养,故而它对书画起着主导作用。书画缺少了它就缺少了光源兴给养,就会变得盲目和肤浅。寇梦碧先生在《范曾诗稿》序中写道:“古之画家亦诗人,自古丞肇端,逮宋以还,殆不胜指,惜晚近画家多不能诗,此虽有故,然不能则难以诗心体物,以诗眼观物,遂使人物失其光霁,山川其清华。此无他,外渠缘于中乏,好修缘于内美耳。”作为画家,缺乏诗情就难以表达画意。还因为历史上精品画作多由书家所为,所以奠定了国画必以笔墨为骨架的基础。基上述原因,范曾先生在其画论中提出了国画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主张,可谓一箭中的,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