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中是一部别具色彩的古书。它先被认定为“儒家者流”,后双被视作墨家的作品,更有人认为是六朝时人的伪作。全书既有子书的内容,又有《战国策》之类史书的风貌;说是像一部早期史籍,却又很重视人物的刻划,于是又有人把它看作是短篇小说集。晏子和孔子同时而略早,在治国论政方面都很强调“礼乐”的作用,也讲究“仁”。可是在本书的内容里,却又常常看到两者不同,并在一些问题上会发生不少“碰撞”。这样一部生动地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文化思想的空前活跃状态的典籍,很值得人们去阅读、去体认。本书所作的简要明晰的注解和流畅到位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打开了方便阅读之门。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本书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道家学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许多著名的文人信奉道家思想。因此理清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将《晏子春秋》全部予以注释、翻译。晏子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墨家一派,主张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墨家对儒家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非儒篇最有代表性。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