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逸事身为作家、编辑的父亲,在他长期主编《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著名文学刊物过程中,曾发现并亲手栽培了不少优秀作家,他们当中,后来成为“大师级”、“文豪级”的有好儿位。这里面,包含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故事。1.最早研究老舍的文字1926年6月的《小说月报》最后一页的作品预告栏内,有这样一小段文字:“舒庆春君的《老张的哲学》是一部长篇小说,那样的讽刺的情调,是我们作家们所尚未弹奏过的。”“舒庆春”就是老舍。《老张的哲学》是他的处女作。当它在《小说月报》1926年7月号刊出第一部分时,用的就是“舒庆春”的名字,而从8月号刊出第二部分时,则改用了“老舍”的笔名。从此,“老舍”和他的《老张的哲学》,渐渐为读者们所熟悉。写这段“预告”的人,就是《小说月报》的主编郑振铎,虽说文字不过寥寥数语,却是第一个研究和介绍老舍的文字的。1927年1月的《小说月报》“最后一页”栏内,又有一段介绍老舍作品的文字:“从第三号起,将登一部长篇小说《赵子曰》,那是一部篇幅很长的作品,……《赵子曰》的作者,为写了《老张的哲学》的老舍君,而这部《赵了一日》较之《老张的哲学》更为进步,写的不是那一班教员闲民,写的乃是一班学生,是我们所常遇见,所常交往的学生。老舍君以轻松微妙的文笔,写北京学生生活,写北京公寓生活,是很逼真很动人的。把赵子曰几个人的个性尤能浮现于我们读者的面前。后半部的《赵子曰》却过于严肃的叙述,不复有前半部的幽默,然文笔是同样的活跃。且其以一个伟大的牺牲者的故事作结,是很可以使我们有无穷的感哨的。这部书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而悲愤了。”这一段精彩文字的作者,也是郑振铎。因此可以说,最初把老舍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是《小说月报》主编郑振铎,而最早研究老舍的文字的人也是郑振铎。老舍1924年去英国,在伦敦的东方学院教中国语文。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在牛律人学研究宗教史的许地山,成了好友。在许地山的鼓励下他开始写小说,并由许地山先生推荐给父亲。《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在《小说月报》上的相继发表,大大鼓舞了老舍,他接着又写出了《二马》,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但那时,父亲和老舍只是开始有了文字的联系,并未见过面。直到1927年父亲去欧洲,才在伦敦见到了老舍。1930年初,老舍先生由伦敦转道新加坡回国,途经上海就是下榻在我家。他的那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的最后两万字,就是在我家里完成的(总共约6万字)。福州人的生活习惯是早晚两餐粥,只有中午才吃干饭。父亲怕老舍先生不习惯,总是让母亲下些面条或蒸些包子、馒头给老舍先生吃。父亲每天忙完了自己的工作,晚餐后便和老舍先生在书斋中,泡一壶上好的花茶,两人品茗夜谈,十分融洽。他们有时也喝些黄酒或白酒,洒菜无非是花生米、豆腐干之类。老舍先生在我家小住了约半个月便整装北上了。这是父亲和他相处最长的一段时间,从此他俩成了莫逆之交。P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