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我国殷周时期完成的一部古典著作,有人认为它是四大发明前的伟大发明。这是一部由卦画"一一"(称阴爻)和"一"(称阳爻)建构而成的精巧绝伦的奇书,具体说来,就是由阴阳爻组成八卦,然后再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六十四卦。 《易经》古代称为《周易》.或《易》。"易"字含有变化之意;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一为说明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二是在周朝所流行的占卜之书。 古代人由《易经》得出计算一年365天的方式,其实《易经》的算法并不精确,每年相差五天。相差之数采取闰的方法来消除。阳历只有2月平年28日,闰年就为29日,其余月大月小有一定的规律,7、8两月都大。阳历月大31天,月小30天。阴历月大30天,月小29天。 古人还从太极图的阴阳消长定出一天12个时辰,同时也记录了月亮的圆缺。这样从太极图就进入到12变卦,春夏秋冬和24个节气。因此说,《周易》和中国的历法密不可分,中国最初的历法就是由《周易》推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