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原文】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日:“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所谓贤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其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菀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所为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究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长短经·品目》【译文】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王位的稳定和延续,莫不决定于对人材的鉴识和正确使用。所以孔子说:“人可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圣人和贤人。能详察这五种人并妥当加以使用的,就算完全掌握了治国安邦的方法了。”所谓庸人是指:胸无大志,不求终身之名声,谈吐中缺乏有教养的语言,既不能选择贤明之主赖以托身,又不能以自己的努力安身立命,目光短浅,不识大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这样的人就是庸人。所谓士人是指:胸有目标,行有计划,虽然不能穷尽道术的本义,但也能言有所据;虽不能遍行百善之美,但总有可称道的善行美德。智慧并不追求多多益善,务在精通;言语并不追求多多益善,务在抓住要领;做事也不必贪多,贵在明了做事的方法和途径。道理既明,行而有方,这样就如同性命与形体的关系一样不可动摇。身处富贵不觉得增加了什么,身处贫贱也不觉得损失了什么。这样的人就是士人。所谓君子是指:出言忠诚守信,不避忌讳,仁义在身而无夸耀之色,思路清晰,通情达理,语言谦和,行动扎实信守原则,自强不息,好像超过他们并非难事,但终究不可企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所谓贤人是指:德性不越法度,行为合乎规范,语言足以令天下的效法而不招人诋毁,道德足可用来教化百姓而不伤及自身。引导天下致富而不囤积财货,恩施天下使百姓不为贫困忧虑。这样的人就是贤人。所谓圣人是指:德合天地之性,变通无穷,洞悉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协和万物顺应自然。奉行符合道德方法,使万民百姓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情和才能,圣明的统治可与日月同辉,教化的推行若有神助,百姓身在其中而感知不到他的道德,即便感同身受,也看不到它浩渺的疆界。这样的人就是圣人。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