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

定 价:¥28.00

作 者: 俞思念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ISBN: 9787010055893 出版时间: 2006-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21 字数:  

内容简介

  现代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既往的文明积累与现实的重新创造相融合的结果。传统文化秉承地理与历史的客观环境,领受长久的人文熏陶,以及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活动中的创造而来,又在客观规律和主观作用下向着现代化潮流而去。这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内涵、流转、延伸的自然与社会过程。揭示这一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哲学作为人类认识工具的任务,更是在世界的现代化潮流中,如何面对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明而提出的共同性课题。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不是生活在大变动时代的人们,是体会不到的;而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又把我们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所以,作为一个深厚的认识和实践课题,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所提供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阔的。 本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作了认真梳理和分析,集思想性与理论性与一体,相信对中华大地的地域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乡土文化建设的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暂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一对常见的哲学范畴
二 现代化的内涵与一般意义
三 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四 现代化认识的最大误区
五 现代化运动中文化因素的价值
六 跨越现代化的“深义文化”
七 把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的研究推向前进
第二章现代化与社会主义
一 现代化是孕育社会主义之母
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源于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三 《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路线
四 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与世界现代化运动
五 社会主义与现代文明的辩证法
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七 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八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现代化理论的基石
第三章 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生
一 文化的惰性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二 探索近代中国的出路和文化前途的经验教训
三 中国人早期接触的社会主义及其文化传播
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活动
五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六 社会主义运动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前进
七 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桥梁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动力
一 从传统文化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文化复兴的集中体现
三 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文化建设
四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的传统文化障碍
五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现实矛盾
六 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重新启动的发动机
七 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化建设
八 改革与科技进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轮子
九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现代文明观
第五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一 现代化进程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新的高度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五 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问题的探讨
六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创新
七 充分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人文魅力
八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第六章 走向现代化的缤纷多彩的文化创新
一 历史与文化走进现代校园
二 民族文化在世界潮流中的再创造
三 从文化解读来看中华老字号的商业突围
四 保护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形态
五 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城市的意蕴
六 云南把民族文化建成文化产业工程
七 荆楚文化的与时俱进与文化兴鄂战略
八 地域文化携传统优势而腾飞
九 传统文化的保护是第一位的:“十二木卡姆”的命运
十 江西:文化建设与文化保护并举
十一 古都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十二 抓住文化根脉,打造城市品牌
十三 推动深圳未来发展的文化战略
十四 城市在广场文化的涌动下活跃
第七章 现代文明的世界视角
一 全球化时代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
二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力与文化竞争
三 树立文化的民族自信心
四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轨迹
五 新的历史时代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六 现代化预示着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