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早的天然港埠有舟船必有停泊之处。可以推想,在当时舟楫来往频繁之处,应该有原始的港埠靠泊点。据吴振华《杭州古港史》介绍,良渚文化时期的几个原始港埠靠泊点分布在良渚(现杭州余杭良渚镇附近)、水田畈(现杭州半山西南麓)、老和山(现杭州城区西北的老和山麓),这些港埠靠泊点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水路通达,二是有自然良好的港湾以泊舟楫;三是陆上有开阔之地可以堆放物品。而古时的杭州一带正是具备这些条件的天然良港。当时的杭州,西湖只是个小小的海湾。它的南北各由今吴山和宝石山构成的两个半岛所环抱,只在东部留下了一条南北不到3千米的湾口。海湾以西即今西湖群山,称为武林山。从武林山发源的大小溪流,统称武林水,东流注入湾内。这个海湾就叫武林湾。武林湾以东是一片面对长江口的浅海。由此推论,当时的水上活动,可能不仅限于内陆湖泊间的交通,而且有向海洋探索的可能。以船为车的吴越人江南多水,所以水上交通设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史料,西周成王时,“於越献舟”,表明当时於越造船技术之高。事实上,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吴越春秋》中形容吴越之人“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春秋大事表》则说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这说明当时江浙一带的水乡人与水的天然关系。吴王夫差是第一个开挖运河的国君。他的意图是,开挖一条通向北方的运河,好去中原争霸。这条运河就是干15沟。刊沟挖成后,吴国强大的水军力量凭借干刊沟从长江入淮河,沿支流而上打败齐国,又循此径与楚争雄。“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於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於商鲁之间。”(《国语·吴语》)但是吴国的身后还有一个坚忍的敌人——越国,在长达几十年的吴越战争中,两国的水师建设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造船的技术也日见精湛。而那时越国的固陵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军港。这个港,位于现在的萧山西兴古镇,与杭州最南端的柳浦港相对。而柳浦在后世就自然成为运河与内河相通后向着钱塘江的一个出口。当年吴国灭越之后,越王句践入质吴国,待重返越国以后,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越国多次大型水上军事行动,都从固陵出发。有一年越国缺粮,吴国用船装载粮食运送到越国。后来越国丰收,还吴国粮食,范蠡用计把蒸过的谷粒送还吴国作种粮,次年吴国颗粒无收。国内大乱。加之越国的美人计使得夫差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