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风格上引进了当时欧美流行的新建筑样式,尤其是民用建筑的新样式。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南湾兴建的一系列楼宇,有公司办事处、贵族豪宅和政府官邸,这些新的建筑通常在楼宇正面的二层设置向外展开的挑台,形成宏伟的外观,装饰相对简洁。有些建筑吸收了巴洛克的构图手法,例如圣约瑟修院教堂,建在宽阔石阶之上,其前立面凹凸有致,加在两座塔楼之间,中心顶端设计了一个富有凸凹变化的三角楣,雄伟的穹隆圆顶矗立在教堂的十字厅的结构之上,整个造型表现出一种动感,具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在这一时期,由于当时华人居民不断增加,在内港地区尤其是小市场和葡萄牙人城市的交界地区,即今日的营地大街、打搅围、木桥街、烂鬼楼巷之间,兴建了一大批传统中式居住建筑。与此同时也新建了一些小型的庙宇,如莲峰庙、莲溪庙、水月宫和关帝庙等。19世纪初,城市结构逐渐改变,通过填海造地创造了新的空间,一大批现代风格的新建筑应运而生,传统与创新的奇妙结合成为这一时期建筑艺术的特征。在今天的海边新街区和路环岛的十月初五街,首次采用几何图式对城市建设进行了完整规划,同时顺应城市建设新的潮流,开辟了城市公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塑造绿色城市景观,这些颇具开创性的举措成为19世纪下半叶澳门大规模建立公园和绿地的开端。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