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问的联系,研究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诸因素的学科。国际贸易属于流通领域,它必须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它的活动又必定是在各国各地区的具体地域上实现的,受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等诸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之问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或地域构成等,都是由各自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来决定的。《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地理》应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它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它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国际贸易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因此,研究世界商品生产规律和商品市场变化,了解世界主要经贸区域的经贸特点、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前景及各国各地区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市场特点、进出口商品结构,揭示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与贸易地区组合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阐明世界范围内商品地区间流通分布的规律等,都成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国际贸易地理》如前所述,属于部门地理学。它与《世界经济地理》的关系最为密切。两者都侧重于地理学角度研究有关的经济活动。不同的是《世界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条件与生产活动关系,主要着重于研究生产力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而《国际贸易地理》则是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研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活动关系的科学,着重于研究国际商品流通与市场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它具有自己学科的显明特性。两者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世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实践方法对《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国际贸易地理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丰富和提高《世界经济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同时,《世界自然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地理》也不可分割,因为前者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地理环境结构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后者随时都会涉及到自然地理环境知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际贸易地理》作为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主要体现在地理科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上。《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科学,它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以此来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组合的规律性。《国际贸易地理学》就是要运用其基本理论、观点来研究贸易活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规律性的形成。所以《政治经济学》对《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除上述外,《国际贸易》、《国际商品学》、《国际经贸实务》等学科也和《国际贸易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国际贸易》虽然研究的对象与其完全不同,但却都以贸易经济活动为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问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从事对外经贸工作的人员,无论是从事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人员,还是从事基础或高层的领导,都应具有《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知识。因此,《国际贸易地理》是对外经贸院校和有关学校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对外贸易运输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培养对外商务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特点。《国际贸易地理》无疑是对外贸易谈判的“先驱”,因为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区域性和综合性是所有地理学科、当然也包括《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根本观点和传统方法,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须重视地图与各种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考察、分析或预测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利用地图、图表、大量的信息资料、数据,借助形象的语言表达,往往能收到意外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