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取明末清初节烈诗人的山水诗作为考察对象,其重点自然偏向于挖掘其中寓藏的爱国情操与高洁人品。……同时,本文又并未忽视对其审关风貌与艺术成就的观照,它合理地采用“地域特色”的视角,细致地剖析了吴中、浙江、粤楚、淮上、皖南、京镇地区不同诗人群体的不同诗风,显示了他们苍凉哀婉的总体风格及群各有殊的个性化特色。这就从思想面貌和艺术风貌这两大方面准确地把握与揭示了明末清初节烈诗人之山水诗的整体格局,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味。……此文在展示节烈诗人民族气节与其文学成就这两方面均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它对山水诗和清诗研究都有所贡献。明末的英烈诗人,为保卫明朝,抛头颅,洒热血;清初的遗民诗人,以舍生取义为荣,以投降清朝(做“贰臣”)为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荣辱观的体现。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此时此刻,重温传统荣辱观的有关史实和思想,对于继承传统道德,进行现代性转换或合理性重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现实意义。全文在明清易代鼎革之际的时代大动荡背景下,通过对此特殊诗歌类型的论析,反映节烈诗人在明末和明亡后,在山水诗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并细致而精微地论述其苍凉哀婉的总体特色及其个性化诗风,选题和研究成果均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