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秋之际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情景如在眼前。为铭记新民晚报在这次纪念活动中所做的努力,我们商议出版《你不知道的抗战——新民晚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报道合辑》。事实上,我们更希望这本纪念册子能起到传承历史和激励后人的教育作用。这本册子并不厚,但见证了新民报人3个多月的艰辛劳动。我们很高兴听到历史学家评价新民晚报此次抗战报道有新意、有深度。我们欣慰地听到读者说:晚报这一次抗战报道和以前大不一样。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也多次表扬晚报的抗战报道别具一格,富有激情。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报道,如同一场新闻的奥林匹克。它展示了每一张报纸的技巧和实力,也凸显出一张报纸的格调和深度。作为一张从抗战烽火中走来,有着77年历史的报纸,新民晚报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一次历史性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民晚报的办报宗旨,此次抗战报道我们特别强调读者的广泛参与。我们期望在专家论述,史料发现的基础上,展示民间抗战记忆的分量。而且这样的抗战纪念报道将更真实、更立体。我们的“抗战胜利六十年特刊”和夜光杯副刊刊登了大量读者的抗战亲历,纪念文章和家传抗战文物。数月间,我们收到读者来信来电千余件。那些颤抖的笔迹,很多成为我们一些重要报道的线索。做足上海地方特色也是新民晚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报道的一大亮点。从“一·二八事变”到“八·一三抗战”,从政治斗争到文化争夺,上海始终是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重要战场。直到今天,上海在抗战年代涌现的诸多惊天壮举、仁人志士,蒙受的无数国耻家仇,还不为人所知。依托抗战史专家的力量和读者提供的线索,我们报道了一大批上海抗战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轰炸”日本本土第一人》《上海史上黑暗血腥的一页:青东大屠杀》《“独臂神父”救助20万上海难民》等等,都在上海市民中引发震撼和共鸣。我们认为重大历史题材报道要吸引读者、打动读者,一定要非常注重历史和现实的结合。60年后的报道,如果完全是史海钩沉式的静态回顾,会让读者觉得离自己、离现实太过遥远。在这次抗战报道中,我们非常强调报道的新闻本性。比如《64年前3高中生兆丰公园舍身锄奸》一稿,不仅采访了唯一的幸存者达世清老人,还和老人一起重走当年的投弹路线,64年前的时空和现在完全联系了起来。在特别策划的两次连续报道中,这种时空的结合尤为明显。“寻找劳工生死簿上的幸存者特别报道”在市民中引起热烈反响,连续数周,提供北海道劳...[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