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戏剧与戏曲中国作品蔡楚生文集(共四卷)

蔡楚生文集(共四卷)

蔡楚生文集(共四卷)

定 价:¥168.00

作 者: 蔡楚生 著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名家文集

ISBN: 9787504349316 出版时间: 2006-02-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6开 页数: 1166 字数:  

内容简介

  在艺术上,蔡楚生始终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方向,注重探求电影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开创了中国电影艺术的主流风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楚生创作的以《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电影作品,综合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真实描写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情关注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深刻反映全民族的抗战精神,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较好统一,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精品。蔡楚生尊重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认真汲取中国华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即使在今天,依然能令我国感动不已,蔡楚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的突出代表。正是在他和其他进步电影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我国电影现实主义和民族化的主流艺术风格。因此蔡楚生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在创作电影精品的同时,还留下了大量的文稿。这些文稿,同他创作的电影一样,充分体现了蔡楚生的高尚精神品质和杰出艺术成就,深刻展示了蔡楚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坚持电影的中国化、民族化、始终扎根群众、面向群众、以及虚怀若谷、追求直理的一代新中国电影人的风貌。这套《蔡楚生文集》,不仅反映了一位艺术大师的精神之旅,而且从一个侧面浓缩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是蔡楚生留给后人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整理研究和学习传承。

作者简介

  蔡楚生,1932年在联华影业公司完成第一部独立编导的影片《南国之春》;下关年完成影片《粉红色的梦》;与“联华”同人拍摄了抗日题材影片《共赴国难》,并创作电影剧本《春潮》。1933年完成标志自己思想转变的力作《都会的早晨》。1934年完成影片《渔光曲》,创下连映84天的国产影片最高纪录;创作电影剧本《飞花村》。1935年完成影片《新女性》;《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影展获荣誉奖,成为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影片。1936年完成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迷途的羔羊》;在集锦式影片《联华交响曲》中创作了《两毛钱》的剧本,编导了《小五义》。1937年完成了影片《王老五》。1937年抗战爆发后,第一次南下香港,与司徒慧敏共同创作影片《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的剧本。1938年完成大地影业公司第一部故事片《孤岛天堂》。1940年参加新生影片公司工作,编导影片《前程万里》;着手创作电影剧本《南海风云》。1943年完成五幕大型话剧《自由港》。1946年参与组建昆仑影业公司。1947年完成与郑群里联合编导的现实主义史诗巨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包括前集《八年离乱》和后集《天亮前后》。1948年创作电影剧本《西湖春晓》;同年第二次南下香港,参与南国影业公司的筹建,并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1949年发起粤语片清洁活动。5月到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主任。1955年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1957年开始修改《南海风云》剧本,后改名为《南海潮》(与陈残云、王为一合作)。1958年《南海潮》交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与王为一共同导演);当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1960年当选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1962年《南海潮》上集《渔乡儿女斗争史》完成上映。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剧本卷
南国之春
粉红色的梦
共赴国难
都会的早晨
春潮
渔光曲
飞花村
迷途的羔羊
联华交响曲
两毛线
小五义
王老五
孤岛天堂
一江春水向东流
西湖春晓
南海潮第二卷 文论卷
水银灯下之奇女子
朝光
从“夜妖精”说起谈到《都会的早晨》
吴村与我
八十四日之后
——给《渔光曲》的观众们
影场夜话
一天风云楼梦呓集
献给正秋先生之灵
哭正秋先生和一些杂感
会客室中
《迷途的羔羊》杂谈
苏垣纪行
导演交响曲
——《小五义》杂草
哀尘无
战后的中国电影动态及目前的改进运动
泽畔吟
——为“戏剧与电影”的《前程万里》特辑而作
彷徨的一夜
电影界的人兽关头
——揭发口口对华南电影界的阴谋
国防电影
记新兴的“中国卡通社”
《流亡之歌》的推荐
《国难财主》评
龙江吟
——乱离走笔之一
龙江吟
——乱离走笔之二
解决上海电影界忠奸问题的尺度
关于粤语电影
在毛主席光辉的旗帜下前进!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
迎苏联电影工作者
在卡罗维发利和平集会上的讲话
和平万岁
——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印象和感想
向“匈牙利电影周”欢呼
——介绍匈牙利的电影艺术一
创作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
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
迎接电影事业更大的发展
回忆聂耳
为友谊与和平欢呼
——迎接“印度电影周”的举行和印度电影工作者的光临
悼念史东山同志
访顿斯阔伊同志
——“影踪集”随笔
欢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电影周”
杂谈写电影剧本
古剧场中的盛会
——由“南斯拉夫电影周”想起在波拉的日子
追忆阮玲玉
——纪念阮玲玉逝世二十二周年
纪念郑正秋先生
——郑正秋先生逝世二十二周年祭
欢迎亚洲电影界亲爱的朋友们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
——欢迎“意大利电影周”
小谈潮剧《扫窗会》
小谈《陈三五娘》
漫谈《苏六娘》
——看“潮剧”随笔
关于《鸦片战争》
为了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工作的繁荣
——在文化部召开的艺术科学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掀起创作高潮来!
——准备迎接明年国庆十周年
从“新片展览周”开幕所想到的
为“八一建军节电影展览”欢呼
热烈祝贺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开幕
胜利的十五年
——祝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五周年并欢迎影片
《塔娜》在我国首映
在影片《风暴》座谈会上的发言
抛砖引玉
——戏曲电影座谈会开幕词
贺墨西哥电影周
喜看潮剧新作《辞郎洲》
庆丰收迎新年
——蔡楚生同志对本刊记者谈话
在美术电影座谈会上的发言
悼念王滨同志
三八节中忆《新女性》
广大观众喜爱这部作品
——影片《今天我休息》座谈会开场白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影片《以革命的名义》座谈会开场白
试论纪录性艺术片
反映在银幕上的抗美援朝斗争
——纪念抗美援朝十周年
欢呼聂耳在银幕上再生
美术电影跃进之葩
——祝贺“六一”美术电影展览周
从《迷途的羔羊》到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中捷友谊万古长青
——祝“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电影周”
热烈欢迎广大观众评奖电影
南天北望忆梅宗
漫谈“四好”
——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预祝“百花奖”迎接新腾飞
在延安电影团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千里马时代光辉的艺术
——祝“朝鲜电影周”
为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欢呼第三卷 日记卷
日记摘编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0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七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一九五0年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二年第四卷 日记书信卷
日记摘编
一九五三年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0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一九六七年
书信选编
1.致郑君里(1947年6月27日)
2.致郑君里(1947年8月17日)
3.致郑君里(1947年8月19日)
4.致郑君里(1952年1月20日)
5.致陈曼云(1952年7月7日)
6.致陈曼云(1953年8月7日)
7.致陈曼云(1954年11月14日)
8.致蔡小云(1955年7月15日)
9.致陈曼云、蔡小云、蔡明、蔡大龙(1959年8月22日)
10.致陈曼云(1961年5月12日)
11.致陈曼云(1961年10月28日)
12.致陈曼云(1961年11月19日)
13.致陈曼云(1962年4月16日)
14.致蔡小云(1962年5月6日)
15.致陈曼云(1962年6月4日)
16.致陈曼云(1962年6月10日)
17.致陈曼云(1962年6月17日)
18.致蔡明善(1963年1月13日)
19.致谢逢松(1963年3月23日)
20.致阳翰笙(1963年3月30日)
21.致蔡梁春(1964年1月5日)
22.致陈曼云(1965年3月14日)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