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职业技术培训教材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

定 价:¥28.00

作 者: 罗恩杰 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医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规划教材
标 签: 生命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9104330 出版时间: 2006-08-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字数:  

内容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系列教材之一,适合高职医学检验技术类专业学生使用。全书包括总论、消化道寄生虫、肝及胆管寄生虫、血液及淋巴系统寄生虫、呼吸道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皮肤及组织脏器寄生虫(皮肤、肌肉、眼部、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病常用诊断技术、寄生虫的标本采集与保存等章节。本教材的编写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临床检验与技术教材用书的特色。本教材的编写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临床检验与技术教材用书的特色。在内容安排上有所创新,既注重“三基”训练,又注重实用性,尤其强调临床检验与技术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作风。总论概括了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简要地介绍了各类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的特征;各论依据临床检验的特点,按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依次编写,密切联系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新技术,并结合医疗和卫生工作实际。本教材的编写力争做到简明扼要、图文并茂。为了便于查阅,书末附有英文名词对照索引和参考书目。另外,本教材还参考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取得医师资格创造了条件。

作者简介

暂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
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的危害
一、寄生现象
二、寄生虫的危害
第二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种类
一、寄生虫的类别
二、宿主的类别
第三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
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四节 寄生虫的生物学
一、寄生虫生活史及其类别
二、寄生虫的分类及命名
第五节 寄生虫形态及生活史特点
一、蠕虫
二、原虫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一、免疫类型
二、寄生虫抗原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四、免疫逃避
五、免疫致病
第七节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一、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二、多寄生现象
三、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第八节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二、免疫学诊断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九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2章 消化道寄生虫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二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 毛首鞭形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线虫
一、粪类圆线虫
二、东方毛圆线虫
第六节 布氏姜片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七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吸虫
一、异形吸虫
二、棘口吸虫
第八节 带绦虫
一、链状带绦虫
二、肥胖带绦虫
三、亚洲带绦虫
第九节 膜壳绦虫
一、微小膜壳绦虫
二、缩小膜壳绦虫
第十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绦虫
一、阔节 裂头绦虫
二、犬复孔绦虫
第十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痛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十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十三节 隐孢子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十四节 其他消化道寄生原虫
一、结肠小袋纤毛虫
二、人芽囊原虫
三、齿龈内阿米巴
第十五节 常用消化道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一、粪便直接涂片法
二、厚涂片透明法
三、定量透明法
四、饱和盐水浮聚法
五、自然沉淀法
六、钩蚴培养法
七、肛门拭子法
八、肛周蛲虫成虫检查
九、粪便虫体检查法
十、铁苏木素染色法
十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培养
十二、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
第3章 肝及胆管寄生虫
第一节 肝毛细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 肝片形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 细粒棘球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多房棘球绦虫
一、形态和生活史
二、致病
三、诊断
四、流行与防治
第六节 肝与胆管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
一、醋酸乙醚改良法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三、肝组织活检(肝脏穿刺)
第4章 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
第一节 丝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
六、治疗与预防
第二节 日本裂体吸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免疫
四、致病
五、诊断
六、流行
七、防治
第三节 疟原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免疫
五、诊断
六、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 利什曼原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其他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原虫
一、冈比亚锥虫和罗得西亚锥虫
二、枯氏锥虫
三、巴贝虫
第六节 常用血液与淋巴系统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查方法
一、血膜染色法
二、微丝蚴白天诱出检查法
三、体液内微丝蚴检查法
四、离心沉淀浓集法
五、溶血浓集法
六、尼龙袋集卵法
七、毛蚴孵化法
八、直肠活组织检查法
九、穿刺涂片染色法
十、原虫培养法
十一、动物接种法
第5章 呼吸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
第一节 并殖吸虫
一、卫氏并殖吸虫
二、斯氏狸殖吸虫
第二节 肺孢子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 粉螨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 广州管圆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呼吸与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
一、痰液检查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三、脑脊液检查
第6章 皮肤及组织脏器寄生虫
第一节 旋毛形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一
第二节 美丽筒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 曼氏迭宫绦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 刚地弓形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 疥螨
一、形态
二、生活史与生态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六节 蠕形螨
一、形态
二、生活史与生态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七节 蝇蛆
一、形态
二、生活史与生态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八节 虱
一、形态
二、生活史与生态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九节 结膜吸吮线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与诊断
四、流行与防治
第十节 阴道毛滴虫
一、形态
二、生活史
三、致病
四、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第十一节 皮肤及组织脏器寄生虫病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
一、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二、活组织检查
三、人工培养与动物接种
第7章 寄生虫病常用诊断技术
第一节 寄生虫抗原的特点及类型
一、寄生虫抗原的特点
二、寄生虫抗原的类型
第二节 寄生虫抗原的制备和纯化
一、抗原的制备
二、抗原的纯化
第三节 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技术
一、皮内试验
二、染色试验
三、环卵沉淀试验
四、尾蚴膜反应
五、间接血凝试验
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七、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九、斑点ELISA
十、免疫酶染色试验
十一、免疫印迹试验
十二、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第四节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一、DNA探针技术
二、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技术
附录A寄生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一、原虫和虫卵的采集和保存
二、蠕虫虫体的采集和保存
三、常用的固定液和保存液
附录B人体主要寄生的虫卵和四种人体疟原虫形态
参考文献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