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篇幅虽然不长,初看之下,却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这主要源于作者绚丽多姿的修辞手法和对于大量例证的运用。波特若是那个时代典型的人文学者,具有深厚的古典学养,这从他随手插引或隐名借用的古典作家所述以及拉丁语句就可窥其一斑,而其中关于古代城市的历史知识尤其可惊可叹。此外,他在篇中也显露出博学多才的素质,关于河流、植物、地理、人种的大量知识,足以使其堪当“博物学家”的名号。如果仅仅拥有知识而没有熟练运用语言以表达思想的能力,他或许写出来的只不过是一篇古板乏味的“学术论文”。波特若在很年轻时就做过修辞学老师,因此得以把自己渊深而驳杂的各种知识经过思想的过滤,用生动、优美、精炼而雄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最为典型地表现在《论城市》中最长的两章中,即第一卷第 10章和第二卷第11章,其内容增人见识,其语言引人入胜,我们仿佛被他引导着进行一场奇妙的漫游。对,“漫游”一词最为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此篇的感觉,波特若自己也在第二卷第11章的结尾说自己在“漫游世界”,我们跟着他从这个时代到那个时代、从这个王国到那个王国。 本书属于海国图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是乔万尼·波特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的一部经典名著,它的出版有助于推动古典政治学的研究。尽管在西方古典政治学中,波特罗以反对马基雅维里见称,但是他在某些方面与马基雅维里思想极其一致。比如,与马基雅维里一样,他也认同宗教在国家、社会中的重要性。本书记载了他最具原创性的的思想:经济因素对政治领域的重要性。他认为城市是否伟大端赖其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的统治基础在于财富,而财富的生产则有赖劳动。同时,他在书中也尝试回答一个经典问题:为什么城市一当变得伟大的时候,往往停滞不前?他认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会无可避免地受到一系列资源的匮乏所制约,从而使得城市的发展滞缓。在这个问题上,波特罗预示了后世的马尔萨斯以及其他经济学和政治学派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