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母戊鼎自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起,青铜鼎就成为一种表示奴隶主贵族身份等级的标志和统治者权力地位的象征。青铜鼎大多是圆形的,有三个足和两个耳,也有四足的方鼎。最初的青铜鼎仿自陶鼎,陶鼎是古人用来烧饭菜的,而青铜鼎则主要用于祭祀时盛放牛羊猪等物品,是奴隶主贵族专用的礼器。商朝末年,商王整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要纪念自己的母亲,于是命令奴隶们制造一个有四只脚的长方形大鼎,在铸鼎以前他下令屠杀了几百个奴隶,用奴隶的血来祭祀天地和祖先,希望能得到庇佑。祭祀以后,商王命令奴隶主监督奴隶制造大鼎,在火热的太阳底下,几百个奴隶分成七十多个小组,用七十多个坩埚,同时开始冶炼。他们把熔解的金属,倒进用泥土制成的模具里,先铸好大鼎的主体,再铸好大鼎的脚和耳朵,然后把这几部分合起来,铸成了一个大鼎。这个大鼎的腹内,铸有“司母戊”三字。这是因为商王的母亲叫“戊”,而且这个大鼎又是商王特地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所以称为“司母戊鼎”。司母戊鼎不仅非常雄伟,而且十分精致,它的腹部还铸有龙头的花纹,鼎脚上也有奇特的纹饰。这件大鼎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之后,终于在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商代大墓中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出土的所有青铜鼎中,“司母戊鼎”是最大的,它通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而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是西周时期铸造的毛公鼎,器物上有铭文四百一十个字。这一切都说明,几千年前,中国的冶铜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了,这样雄伟精致的大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血的结晶。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