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当代中国青年正生活在21世纪刚刚拉开序幕的时代。这是一个从20世纪走过,经历了屈辱、苦难、战争、革命、牺牲、胜利,走向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新时代,但振兴中华的伟业刚刚开始,机遇与挑战并存,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还刚是一个序幕;这是一个经历了迷茫、选择、困顿、觉醒、探索和认识后的时代,但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一个正经历着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的发展地覆天翻、瞬息万变的时代,但此后的变化将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领导人民革命斗争、艰苦奋斗、从小到大、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水平,继续朝着美好未来勇往直前。实践没有止尽,认识没有止尽。当代中国青年,尤其是其中的优秀分子,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胸怀着为人民为祖国服务的理想抱负,立志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为了帮助优秀青年认识时代和世界的变化,走历史必由之路,实现远大的理想,并在政治上早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邀集了一批熟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长期从事党课教学和研究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新世纪党课系列教材”。第一批基本书目包括:《党章学习读本》、《大学生党课读本》、《马克思主义史》、《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读本》、《文献选读》等。这套系列教材有如下四个基本特点:第一,这套教材是在总结了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党校教学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对于有较好思想文化理论修养的大学青年经常思索的问题都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它的针对性非常明确;第二,这套教材题为“新世纪”即充分注意到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和世界的新变化、新情况,因此教材极力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理论,对发展了的问题、发展了的认识,更是依据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的内容做了具体而有新意的阐述;第三,这套教材突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对有关内容的具体阐述,把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的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第四,这套教材的编撰努力做到体系完整,相互呼应,观点准确,内容新颖,篇幅短小,文字简明。其中《文献选读》则以“少而精”和有代表性、防止片面误导为原则。相信读了这套系列教材,对于青年认识中国共产党,从而自觉争取思想上组织上进步入党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使用它为教材的教师,则会在寻求备课脉络、把握立场观点方法方面起到参考作用。江泽民同志2002年4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与师生座谈,他语重心长地向当代中国青年谈了这么一番话:“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大学的根本任务。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曾要求陕北公学为中国革命任务的顺利解决而造就一大批革命的先锋分子。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国大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希望当代中国大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以更好地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希望这套书对于优秀青年的进步要求起到引领的作用。程天权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