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行政法新闻法制前沿问题探索

新闻法制前沿问题探索

新闻法制前沿问题探索

定 价:¥20.00

作 者: 曹瑞林
出版社: 中国检查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855978 出版时间: 2006-08-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其它 页数: 265 字数:  

内容简介

  作者以扎实深厚的法学、新闻学理论功底为积淀,以敏锐的记者眼光,透视了近年来若干新闻法制现实和前沿热点问题,涵盖了新闻舆论监督、新闻报道与人格权、新闻侵权认定、新闻侵权责任、新闻侵权诉讼、新闻作品著作权等多个方面,并对著名新闻官司作了深入独到的评析。本书是学习研究新闻法学的好教材、处理新闻纠纷的好帮手,特别适合记者、编辑、通讯员、法官和新闻、法学院系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曹瑞林,1960年出生,山东省齐河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94年考取律师资格。现为解放军报政工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大校军衔。任编辑十数年,采编稿件近万篇,其中参与采编的吴国良、文学锋、盛文赞、边建勇等重大典型报道,引发数次讨论,影响甚广,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奖项。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新闻法制理论与实务研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已出版的专著有:《新闻法制学初论》、《新闻媒介侵权损害赔偿》、《让历史检验——曹瑞林新闻作品选》。其中,《新闻法制学初论》是我国第一部新闻法学理论专著。曾发表新闻采编、新闻法学论文80余篇,并承担了《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任务。

图书目录


一、新闻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与权利运用
(二)加强党报舆论监督
加强党报舆论监督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提高党报舆论监督水平是党报发展的需要
(三)舆论对“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的误解
误解之一:“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是舆论监督的重大突破
误解之二:“无过错合理怀疑权”相当于“实际恶意”
误解之三:记者享有“怀疑权”有利于舆论监督
(四)记者在舆论监督中的人身权保护
(五)如何处理公开审判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二、新闻报道与人格权
(六)庭审直播利弊分析
西方不允许庭审直播吗?
庭审直播干扰庭审吗?
庭审直播使庭审走形式吗?
传媒怎样监督司法?
(七)采访权与拒绝采访权
违法行为人没有拒绝采访权
党政群负责人一般没有拒绝采访权
公众人物一般也没有拒绝采访权
普通公民有拒绝采访权
(八)引进公众人物理论的局限性
公众人物理论在美国并非定论
公众人物理论与我国法律相抵触
公众人物理论违背新闻职业道德
公众人物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
对公众人物人格权的限制
(九)如何处理隐私权与报道权冲突问题
(十)对死者名誉权的保护
死者有否名誉权的几种观点
死者名誉权应为生前名誉权
死者名誉权应由继承人保护
怎样保护死者生前名誉权
三、新闻侵权认定
(十一)评论作品侵害名誉权问题
对假丑恶现象进行公正评论不构成侮辱
对于媒体已报道事实进行评论不属诽谤
(十二)新闻作品非侵犯隐私权的几类情况
(十三)批评性报道基本内容失实的认定
主要事实失实
定性失实
大部分事实失实
被侵害人应有的社会评价降低
(十四)假新闻现象透视与对策
四、新闻侵权责任
(十五)新闻侵权的归责原则
新闻侵权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媒体负有不同的审查核实责任
新闻侵权责任不适用公平原则
新闻侵权不适用“恶意”原则
(十六)国家机关在稿件上盖章的法律意义
在稿件上盖章(签字)的行为是法律行为
在稿件上盖章(签字)者的诉讼主体地位
盖章后是否免除媒体责任视具体情况而定
(十七)某些不真实新闻“有理”论是否有理
新闻源真实难以免除侵权责任
舆论监督的新闻是否可以允许不真实?
采取平衡手法也不宜放宽对真实性的要求
(十八)转载和未注明新闻源作品的法律责任
转载作品发生侵权的法律责任
未注明新闻来源作品的侵权责任
五、新闻侵权诉讼
(十九)受理新闻侵权诉讼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应区分新闻侵权与科学批评的界限
应区分新闻侵权与学术争鸣的界限
(二十)新闻侵权诉讼管辖问题
(二十一)不应限制国家公职人员新闻侵权诉讼资格
(二十二)作者是新闻侵权案件的必然被告
(二十三)偷拍偷录与证据使用的合法性问题
偷拍偷录某些违法行为是合法权利
对合法行为进行偷拍偷录的条件
偷拍偷录的视听资料可以作为证据
六、典型案例评析
(二十四)陆俊名誉权案
发表犯罪嫌疑报道应证据确凿
转载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问题
新闻侵权人的赔偿数额问题
(二十五)媒体对“黑哨”事件的报道
不值得大肆炒作的“司法介入”
不经意的新闻审判
缺乏应有的平衡与冷静
龚建平被批捕前后的媒体报道
七、新闻作品著作权
(二十六)报刊编辑修改权
(二十七)报刊编辑应注意的著作权问题
编辑要注意作品的署名权
编辑要注意保护作品的完整权
对转载作品要及时寄发稿酬
决定稿件刊用时及时通知作者
(二十八)谁享有新闻作品转载的许可权
外国关于新闻作品不享有著作权的规定
外国保护新闻作品著作权的状况
我国关于新闻作品专有出版权的规定
(二十九)对签订新闻作品有偿转载协议的异议
签订转载协议是画蛇添足之举
对转载中的侵权行为如何追究
关于报刊社拥有专有出版权的建议问题
(三十)时事新闻应否适用著作权法
时事新闻的概念
时事新闻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
八、其他
(三十一)如何认识新闻立法
新闻法是“双刃剑”
我国新闻立法状况
我国台湾地区“出版法”的废止可资借鉴
(三十二)记协设立仲裁委员会问题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节录)(1986年4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节录)(2001年10月27日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害名誉权案件有关报刊社应否列为被告和如何适用管辖问题的批复(1988年1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3年8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7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10月12日)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