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育儿/成长家庭教育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

定 价:¥42.00

作 者: 李家成
出版社: 天津教育
丛编项: 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
标 签: 高三学科

ISBN: 9787530945490 出版时间: 200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字数:  

内容简介

  案例1-1每个人都对大学拥有一个梦。我也不例外。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实现这个梦想。梦想中的大学近乎于完美。本以为大学应该是一个书香之地,学术之府,名儒汇集;大学的生活应该是充买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但这一年来的生活和学习使我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一年来给我的总体感受是空虚,是颓废。如果早上第一节有课(8:00上课),我们也会睡到7:30,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飞奔到教室。刚来大学的头几个星期还会去食堂里吃早饭,而现在都被简化为外卖的馒头或烧卖,带到课上以飞快的速度在“地下解决”。本以为大学的课堂会时时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可是事实呢?每天的课都让人提不起精神,内容的无味和老师平庸的教学水平(致)使一上课就会有不少人倒下。接着又会有一批同学在下面耕起了自留地。然后又会……于是形成了逃的逃,睡的睡,玩的玩,剩下认真听的没几个。课余生活还十分的糜烂。往日在高中养成的“勤奋”的优良传统都消声匿迹了。打牌、上网成了寝室常见的风景线。怛进大学带给我的不全是负的方面,它也使我成长了许多。每天的生活都需要自己来打理。自己打水,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被子床铺。寝室的卫生也需要自己打扫。没有爸爸妈妈常伴左右,许多事都需要自己来做决定。这也使我学得独立了。另外我还做了家教。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打交道,也尝到了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活费的喜悦和自豪。(作者陈彦,写作于2003年5月)在这部分内容中,这位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消极的,即使有一些积极的内容,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对“成长”的期望和大学教育需要给予她的,绝不仅仅是生活自理这一方面,那么,如何认识她的需要?如何看待她对大学生活的失望?而且,当前的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好,恰恰相反。她的学习成绩从高中到大学、到现在的大三,都是很好的。可是,这种好成绩的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再看这位同学在大学二年级初期,对自己的一次反思:P17-18

作者简介

  陈永明,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生于上海。现为华东师范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欧美同学会会长、教育管理系主任、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为创设华东师大“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以及MPA试点单位作出奠基性贡献;2003年主编出版的5本;MPA教材是我国MPA“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方向的首套研究生系列教材,荣获“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图书目录

总 序
第一章 概念:“成长需要”及其研究意义1
第一节 “成长需要”概念的形成 1
第二节 “成长需要”概念的内涵 4
第三节 “成长需要”概念所彰显的教育学意义6
一、“成长需要”概念彰显了教育学的学科立场6
二、“成长需要”概念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7
三、“成长需要”概念体现出新的思维方式7
第四节 “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成长需要”研究与实践 8
第五节 高三与大一衔接中学生“成长需要”研究的思路 11
一、研究的对象12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12
三、研究的方式与方法论思考 16
四、研究的价值追求30
第二章 现实:个案及点评34
第一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一)35
一、高三阶段35
二、大一阶段37
第二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二)47
一、高三部分47
二、大一部分52
第三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三) 60
一、高三部分60
二、大一部分69
第四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四) 79
一、高三部分79
二、大一部分84
第五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五) 91
一、高三部分91
二、大一部分99
第六节 高三与大一学生跟踪访谈记录及点评(六) 106
一、高三部分106
二、大一部分 110
第七节 大一学生访谈记录及点评(一) 118
第八节 大一学生访谈记录及点评(二) 124
第九节 大一学生访谈记录及点评(三) 134
第十节 假如可以重新过一次高三和大一生活 139
一、兴奋,失落,迷惘,恐惧139
二、感悟,反思,选择141
三、真实的我143
四、感动 147
五、假如重新过一次高三和大一生活 147
第三章 反思:学生成长与学校教育 154
第一节 认识高三到大一过渡中的学生成长需要 154
一、从高中到大学:关系的转换 155
二、怎么会是这样:大一学生的困惑 157
三、回归个体:大一学生的成长需要159
四、可能与不可能:大一学生成长需要向成长现实的跨越166
第二节 对高三到大一过渡的社会学分析 167
一、“结构与能动作用”视野中的生命过渡问题 168
二、高三向大一过渡的社会学分析169
第三节 对高三到大一过渡的管理学分析 171
一、从学校管理角度看从高中到大一不适应的原因 171
二、对学生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172
三、促进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177
第四节 对高三到大一过渡的信息论分析 179
一、学生信息意识的发展状态 179
二、对影响学生的不同信息源的分析 182
三、学生获取信息的行为状态分析187
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状态分析 189
第五节 上海市部分高三与大一学生生存状态的分析报告 193
一、高三与大一学生的重要关系人 194
二、高三与大一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 198
三、关键事件中的个体生存状态200
第六节 上海市部分高校大一学生问卷开放题的分析报告204
一、对主题比例的分析205
二、对学生困难类型的分析205
三、对失望类型的分析208
四、对“满意”内容的分析210
五、对“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式”的分析211
第七节 上海市某高中22份高三学生作品的个案分析213
一、对22份作品的关键词的分析213
二、对个案中涉及主题的分析215
第四章 重建:多维互动中的重构220
第一节 生命成长立场下的学生自我更新220
一、积极的生命情态的保持221
二、视野的扩展和知识的获得221
三、思维方式的整体转换与品质提升223
四、合理的行为方式的进一步形成 226
五、滋养自己自由、主动、超越的人格229
第二节 生命全程视域下的高中教育改革230
一、生命全程教育是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基本吁求230
二、高中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231
三、高中教育需要并可以恢复自己“生活”的本真状态232
第三节 关怀生命取向的大学教育改革238
一、现状透析:在关系中审视高校思政工作的教育性239
二、回到问题本身:重新思考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240
三、重整思路:关注学生成长与高校学生工作的自我更新242
主要参考文献244
后记248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