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1每个人都对大学拥有一个梦。我也不例外。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实现这个梦想。梦想中的大学近乎于完美。本以为大学应该是一个书香之地,学术之府,名儒汇集;大学的生活应该是充买的,丰富的,多姿多彩的。但这一年来的生活和学习使我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一年来给我的总体感受是空虚,是颓废。如果早上第一节有课(8:00上课),我们也会睡到7:30,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飞奔到教室。刚来大学的头几个星期还会去食堂里吃早饭,而现在都被简化为外卖的馒头或烧卖,带到课上以飞快的速度在“地下解决”。本以为大学的课堂会时时有思想火花的闪现。可是事实呢?每天的课都让人提不起精神,内容的无味和老师平庸的教学水平(致)使一上课就会有不少人倒下。接着又会有一批同学在下面耕起了自留地。然后又会……于是形成了逃的逃,睡的睡,玩的玩,剩下认真听的没几个。课余生活还十分的糜烂。往日在高中养成的“勤奋”的优良传统都消声匿迹了。打牌、上网成了寝室常见的风景线。怛进大学带给我的不全是负的方面,它也使我成长了许多。每天的生活都需要自己来打理。自己打水,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被子床铺。寝室的卫生也需要自己打扫。没有爸爸妈妈常伴左右,许多事都需要自己来做决定。这也使我学得独立了。另外我还做了家教。这也是一种锻炼,一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打交道,也尝到了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活费的喜悦和自豪。(作者陈彦,写作于2003年5月)在这部分内容中,这位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消极的,即使有一些积极的内容,也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在这一阶段,学生自己对“成长”的期望和大学教育需要给予她的,绝不仅仅是生活自理这一方面,那么,如何认识她的需要?如何看待她对大学生活的失望?而且,当前的这种状态,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好,恰恰相反。她的学习成绩从高中到大学、到现在的大三,都是很好的。可是,这种好成绩的背后,似乎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再看这位同学在大学二年级初期,对自己的一次反思:P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