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近代中国史志文书,并无古奥冷僻文字,亦少艰难费解之词。然只顾浏览,观其大义,虽能了然大部内容,实于无意中往往忽略若干通常词汇的正诂。向日稍稍留心,曾作“逸献备采”,以供什一之拾遗补阙①,眼前所常见事物,仍有不少值得厘清其意义者。而近代史上的东洋、西洋、南洋、北洋诸词,即为人人共知,但其本义则往往朦胧混淆,无法确认其一定界域。今就常识所及,略作申解,以就正于近代史同道学者,或能引起进一步研讨考察。探讨中国近代史上的东、西、南、北洋四个词汇,在其形成意义上可以分三个不同的段落,即是区分东西洋、南洋、北洋三个组合从事讨论,可以比较容易弄清楚头绪。事实上重心更在于东、西二洋,此为名词主体,并为创生根本。故研考全般问题,应先从东、西洋人手。“东洋”、“西洋”以及“二洋”,是近代史中常常遇见的一组名词。而在词旨定义上有重大变化,往往同一名词内容会有极大差异。一般史家承认,东洋、西洋名词当形成于元代以前,应与南宋对外海上通商有关,至明初已沿袭成清楚界域与定义。东洋、西洋两名词尤其与中国航海技术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宋元以来海上对外贸易,由于航海技术的需要,把航行区域划分为东洋、西洋两部分,区分的关键更在于航海罗盘所指的针向。质言之,东洋、西洋的划分与名词的创生是罗盘指针使用的直接结果。近代史学者向达对于地区范围有肯定的说明。明代以交趾、柬埔寨、暹罗以西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小巽他群岛,以至于印度、波斯、阿拉伯为西洋,今日本、菲律宾、加里曼丹、摩鹿加群岛为东洋。《顺风相送》多纪西洋及一部分东洋,关于日本的不多。《指南正法》加多了关于日本的纪载,而今马六甲以北则不之及。那时候,中国到东西洋各地去多从福建出发,出发的港口有大担、浯屿、北太武、泉州和福州。大担、浯屿、北太武都可归入金门岛,为这时候最重要的到东西洋去的出口港。从金门出发所到的外国地方,据《顺风相送》、《指南正法》的记载,有交趾、柬埔寨、暹罗、大泥、吉连丹、彭亨、满剌加、咬磂吧、爪哇、杜蛮、饶潼等地,属于西洋。有吕宋、麻里吕、诸葛担篮、若维,属于东洋。从泉州出发到渤泥、文莱、杉木(东洋)。从福州出发到交趾、暹罗(西洋)。⑦根据向氏所指,中国航海前往东西洋者,其出发起点多由金门、泉州、福州等地起航。亦略可知相沿南宋以来海上通商航道的路线,其形成旧轨,当为时甚早。P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