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分布与特点
一、少数民族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三、东中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
四、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
五、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
六、生产方式的多元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七、经济制度的落后和跨越
第二章 制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诸因素
一、历史上落后的社会制度
二、封建意识与官文化的影响
三、小农意识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与现代生产方式不适应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五、传统的畜牧、农耕生产方式与劳动者素质技能相对低下
六、价值观念转型的滞后
七、经济体制的滞后
八、经济结构不适宜现代化经济发展
九、经营管理的松散与无序
十、科技基础落后与人才流失
十一、自然环境中的劣势因素与开发利用中的不足
十二、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理念:
自主奋进、自强拓展
一、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理念的原则
三、激发和导引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理念
四、以自主的发展理念克服阻碍发展的传统观念
五、确定全国性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思路
六、树立现代经济意识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据:确保各族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提高其素质技能
一、劳动者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体
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和发挥
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
四、改革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五、保证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经济权利
六、以社会主义凝聚和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权利意识
七、加强教育事业,提升少数民族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八、强化现代职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技能素质
第五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社会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经济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待资金流入
六、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
七、中国大部分能源在少数民族地区
八、草原、森林资源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内生为主,自强拓展
一、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跨越性
二、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异同和交叉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保证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劳动者提高和发挥素质技能
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
五、依循民族区域自治法保证少数民族经济自主发展
六、以工业化和自主创新为主干
七、因入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工业
八、以现代工业技术改造更新农牧业
九、积极吸纳东中部人才与资金
十、强化政府的总体调控
十一、在发展中拓展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济交往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