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世界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与比较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与比较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发展与比较

定 价:¥28.00

作 者: 刘光耀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国际经济学

ISBN: 9787503534782 出版时间: 2006-07-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 页数: 365 字数:  

内容简介

  作为我国外交人员,我曾长期在我国驻德国大使馆和驻慕尼黑总领馆工作,对德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德意志民族的特性和思维方式以及双边关系等领域进行过潜心研究,参加过多次双边会谈、会见、研讨会、多次参观德国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和农舍,并与德国各界人士进行过广泛的接触和交谈,积累了翔实的资料。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工作中,我对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感到,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尽管目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但不能因此以偏概全,轻率地否定这种制度。应当说,社会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虽然积重难返,但是可以逐步解决的。我相信,聪明智慧的德意志民族最终会在保留社会市场经济精髓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德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找到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曲折、反复、痛苦和不无风险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的。德国人民必须为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度改革付出必要的代价,但社会市场经济的成功改革,又会使德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书介绍的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与比较。鉴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所以本书重点介绍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思想理论来源、形成、发展、构成要素、特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深入分析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艾哈德的理论体系,总结可供我国借鉴之处,不过多地列举数据和绘制详细表格。

作者简介

  刘光耀,1940年生,河北省行唐县人。196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先生在我国驻奥地利使馆、驻德国使馆和驻慕尼黑总领馆工作长达18年之久,深入地研究了德国和奥地利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中德、中奥双边关系及欧洲联盟的形成和发展。论文和文章有《西德1948年的货币和经济改革》、《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几个特点》、《游美泉宫话旧》、《闯进美泉宫的年轻剌客》和《交响乐之父——海顿》。主译了《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传》。在任驻慕尼黑总领事期间,多次为我国赴德考察代表团作题为《漫谈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报告,被评为“最佳报告人”,所做报告被评为“最佳报告”,并荣获有关部门为此颁发的证书。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神奇的德国
一 真幻交融的民族和国家
二 奇特的自然地理
三 变化多端的历史沿革
四 德意志民族精神及其特性
五 德国历史上的崛起
六 目前德国经济状况
第二章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条件
一 历史背景
二 社会市场经济出现的前提条件
三 思想舆论准备和各党派对战后应实行何种经济体制的争论
第三章 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政策
一 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
二 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二字的含义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目标
四 社会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
第四章 社会市场经济的思想风格和理论来源
一 基督教教义
二 重农学派、古典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三 历史学派
四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第五章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巨匠
——路德维希·艾哈德
一 家庭、读书和研究工作
二 艾哈德理论体系的形成和要素
三 艾哈德与阿登纳、欧肯、米勒一阿玛克、席勒和勒普克的关系
四 艾哈德的特性、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巨匠一弗赖堡学派
代表人物瓦尔特·欧肯
一 弗赖堡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 弗赖堡学派的代表人物瓦尔特·欧肯
三 弗赖堡学派的特点
四 弗赖堡学派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第七章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巨匠
——阿尔弗雷德·米勒一阿玛克
一 生平和家庭
二 关于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
三 对社会市场经济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第八章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巨匠——威廉·勒普克
和亚力山大·吕斯托夫
一 勒普克生平及其理论
二 吕斯托夫生平及其理论
第九章 前民主德国的经济转轨和存在的问题
一 德国统一前民主德国的状况
二 经济体制转轨的法律依据和必要措施
三 东德私有化机构、实施及其评价
四 经济转轨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十章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
一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二 存在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的设想
第十一章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美国经济模式之比较
一 两种经济模式的不同点
二 两种经济模式利弊比较
第十二章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比较
一 相似点
二 不同点
三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可供借鉴之处
第十三章 中德两国人民思维方式之比较
一 自然之子与自然之主
二 群体本位与个人本位
三 重义轻利与重利顾义
四 阴阳变易观与西方哲学中的矛盾观
五 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
六 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
七 职业世界与私人生活世界
八 内向主静与外向主动
主要中文著作和中文译作参考书目
Ljteraturverzeicimis(主要德文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