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本对中国的控制到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年,不但中国的工矿交通已经完全在列强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且中国的金融财政也被列强的银行所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经牢牢掌握在了列强的手中。英国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在华商业和经济利益的最大份额。自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五口通商到辛亥革命前,在列强迫使清政府开放的69处之多的通商口岸中,英国占有28处之多,居各列强之首。中英自通商以来,中英贸易额常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首位。1911年,中英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额及通商口岸间贸易中所占份额,远远高出日、德、法、美所占份额。到1913年,中英贸易额仍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英国的怡和洋行是当时在中国的最大垄断组织之一。它的投资范围相当广,从保险、地产、轮船、码头到电车、铁路,仅工业一项,就包括纺织、木材、电灯、制糖、冷藏等。到1914年,它在中国先后成立的企业有30多个,资本达4000万兀以上。英国的汇丰银行则长期控制了旧中国的金融财政,它主宰中国金融业达85年之久,被世界银行界吹嘘为“万能的垄断者”。1864年,英国汇丰银行在香港设立总行。其业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中国,绝大部分资金集中运用于中国。1865年4月,香港总行与上海分行同时开业,第二年即在福州、宁波、汕头、汉口分设代理处。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汇丰银行在中国的12个重要城市设立了分行,建立了一个北起京津,南临海口,从沿海的广州、上海到东北的沈阳和长江地区汉口、九江的庞大金融网。在中国沿海和内河航运方面,英国也始终占有绝对优势。英商设立的轮船公司——太古公司和怡和洋行长期操纵着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轮船航运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控制了中国对外、对内航运的41%。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