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要表现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因此艺术语言也应涵盖方方面面的语言内容与形式。影视作品中角色的语言如同话剧的台词一样,也有对白、独白和旁白。我们可概括称为对白。说话的对象或是人物,或是观众,或是自己,或是想象中的神灵,或是镜头所代表的某某。电影表演是由话剧表演脱胎演变而来,而话剧台词又类似我国戏曲舞台上的道白。艺术的进步也像科学的发展一样,有所借鉴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是道白也好,台词也好,或者说影视作品中的对白也好,语言作为表演的基本手段,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其难度也是相当高的。关于戏曲道白,过去有“千斤白,四两唱”之说,戏曲中的“念、唱、做、打’四个功法中,念功被认为最难掌握,清代戏剧家李渔说过这样的话:“吾观梨园之中,善唱者十中必有二三,工说白者,百中仅可一二。”足以见语言是演员必须攻克的难关。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在影视与戏剧中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那无可奈何的默片时代,也还要借助字幕来说明角色的语言。过去老人们常把看戏称作听戏,说明了念与唱在戏剧中的分量。而广播剧单靠语言和音响就能令听众们跟着剧情喜怒哀乐,足以见语言的魅力和作用有多么大。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同动作一样是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同样作为演员表演中的重要因素,语言甚至能比动作传达更为复杂而深刻,更为强烈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影视演员必须把编导们用文字写出来的各种语句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语言才算完成了表演任务。离开了语言如何去表现?光靠动作表现的只是舞蹈和哑剧,而舞蹈和哑剧表达的内容是受到局限的。自从有了电影故事片,演员的表演区在镜头前的任意角落,也许在高山大海,也许在宇宙星空,从这个意义上讲,影视对白不允许有台的感觉和台的限制,要求演员用非常生活化的气息,非常自然的状态去说话,不能有丝毫的夸张与做作,甚至有时比生活中还要收敛。这与话剧舞台上的要求正好相反。舞台上要求“台词”传得远,甚至低声细语也要用特殊技巧传给全场的观众。影视对白要求生活化、自然化,是有控制的艺术语言,并非原始的自然主义。好比照明师在摄影棚里追求自然光的效果一样,用了很多灯而不留痕迹,技巧上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