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是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寻求产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理论界在此问题上存在着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包括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年代民族产业的概念是否过时,一国应当如何确定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怎样的产业发展道路才是合理的,政府的干预与支持是否必要,等等。这些争论说明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迫切需要适合的理论作指导。事实上,在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时,在理论上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升什么产业的竞争力,即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的确定问题;二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明确这两个方面之后才是如何提升竞争力的问题,而对于后者,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政府在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本书第二章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即遵循上述思路,在阐明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产业”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之后,分别回答了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政府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酊作用等问题。第三章进行实证分析时,也依据相同思路,选择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与日本以及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代表的“亚洲四小龙”,研究这些国家或地区形成与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政府政策的作用等,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本书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对中国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进行研究。这三章的结构安排是相似的:首先明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说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我国各大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选取适当的评估体系与指标对相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克服各产业发展中的障碍、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水平提出具体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