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向来有两种理解。一是文体分类的理解,与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相区别,从散文中分离,另列一类“杂文”。一是文章编年的理解。如鲁迅所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这里是从鲁迅的十七本杂文集遴选,也就是取广义的杂文的意思;有几篇选自《两地书》,就更“杂”了。杂文是鲁迅思想的主要载体。什么是鲁迅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立人”。也就是俗话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树人”的思想。但是,鲁迅思想中的人,是“新”的人,“新”在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不做奴隶,尤其绝不做奴才;并怀抱着“我们自己想活,也希望别人都活”、“自他两利”的人道和大爱的人。而要成为这样的人,就要有成为这样的人的精神:鲁迅精神。鲁迅精神就是不甘于做奴隶,尤其宁死不做奴才的,“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这种思想,这种精神,我们自信:在这个读本中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反映。全书分为七组: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每个人都需要受教育,需要读书,需要写写东西。我们中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文明的国家,典籍汗牛充栋。辛亥革命以后,“读经”一直是个论争的大问题,鲁迅是什么意见,有没有道理,特别是鲁迅的“拿来主义”,强调接受外国文化的意见,都十分重要。于是编了“读书与作文”, “读经、读史与拿来主义”两组。要成为“人”,成为“新人”,必须明白过去,明白自己,明白社会上种种人物,所以编了“中国的奇想”,“从‘ 奴隶规则’到帮忙、帮闲”。我们出生以后,预期寿命七十多年,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寿命不断在延长,怎样走过这漫长的人生?在这一生中,我们有父母配偶子女,有老师朋友,这是人生道路上必有的人际关系,又编了“走人生的长途”,“老师·朋友·学生”两组。最后,也是读者感兴趣的吧:鲁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特地选编了鲁迅自己谈自己的一组文章。俗话说,“肺腑而能言,医师面如土”,这比谁的画像都准确而亲切,因为他诚实,说的是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