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教,源远流长,精深广博。它肇自中国上古的原始宗教、晚周的方仙道和秦汉的黄老道,并以先秦道家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吸取儒家、墨家、阴阳家、五行家、方技家、养生家、医家以及后来的佛教、藏传佛教等学派的修炼方法、伦理观念、信仰成分,在重人贵生、济世度人、长生成真的基础上,进而追求与道合一的理想下,融会博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种成分,逐步发展而成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本土宗教。就道教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自东汉时期天师张陵开创天师正一派之后,道教正式以一个独立的历史宗教走向历史的前台。同时,又有张修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亦活跃于社会。其后,陆续有上清派、灵宝派于魏晋间问世,遂与天师正一派三足鼎立。此外尚有李家道、帛家道、清水道等支派,亦分布大江南北,传教布道于魏晋的社会之中。随着道教的发展,唐宋之际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主要有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天心派、太乙派等,他们虽然皆奉道崇德,以三清道祖为尊,但在理论、修为与道法上却各有特色,从而极大地充实与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涵,拓展了道教思想的精义。这是以张陵为代表的道教符箓派在汉晋、唐宋之际的基本情况。与此对应,自汉唐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由之张伯端、白玉蟾等创内丹派南宗之门庭,王重阳、丘处机等阐北宗——全真道之玄机,陆西星、李西月又开东派、西派之门户。此外,尚有中派、三丰派、伍柳派、青城派、龙门派、华山派、广慧派、金山派、遇仙派、清静派、云巢派。霍山派、觉云派、西竺心宗、南天派、阎祖派、隐仙派等,他们皆以内修丹法、外施道德为宗旨,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全真守一。正如《晋真人语录》所曰:“若人修行养命,先须积行累功。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全,是谓真人。”所谓“累功”,即指修持真功:“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所谓“积行”,是指度人积德:“若要真行,须要修行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真功真行,双修双全,方为全真。与传统的道教相比,全真诸派重视内丹之学,虽刻意淡化符咒之术,但亦运用符咒为人治病解厄、祈晴求雨。由于内丹学说的兴盛与影响,传统道教中的符箓诸派也纷纷采纳其学,以完善旧有的修炼体系,改革古老的符咒道法。于是,一种融道教的丹法、气法、符咒、方术等为一体,吸收儒家理学“正心诚意”的理念、佛教“明心见性”的禅观、密宗“三密相应”的密法,并以雷祖崇拜为核心的新型道法——雷法,应运而生。对雷神的崇拜和雷法的修持与运用,是中华道教中最重要的一种信仰及一门法术。它源自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即包含着人类文明中最早最本质的自然崇拜,亦保存着人类企图控制造化、主宰天地的胆略与努力。它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在道教中,对雷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且非常广泛。尤其是唐宋以来,由于众多道门高真的倡导,雷法盛行天下,一度雄踞万法之首,成为道教法术的最高代表,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影响甚巨,时至今日。在众多的道教流派中,对道教雷法的形成及发展,首推神霄派的贡献最大。因此,我们探讨道教雷法的理论、方法、演变及其影响,理应从神霄派的研究下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道教历史日益的关注,先后已出版了一批有关道教历史沿革与流派的成果,但至今未见关于神霄派及其雷法的专著,也许,本著即为辟荒开拓之作,故难免疏忽遗漏,但总算有了一个开端。依照这个思路,本书将分为八章,分别探讨神霄派的历史、神系、理论、雷法及其社会影响,以求证于道门大德、学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