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1.1 地震和地震灾害
1.1.1 20世纪以来的灾难性地震
1.1.2 地震灾害
1.2 地震成因与地震类型
1.2.1 地球构造
1.2.2 地震的发生过程
1.2.3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1.3 地震波及其传播
1.3.1 体波
1.3.2 面波
1.3.3 地震波的主要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1.4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4.1 地震震级
1.4.2 地震烈度
1.4.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1.5 我国地震的特点
1.5.1 我国的地震活动与分布
1.5.2 我国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
1.6 我国建筑抗震技术发展回顾
1.6.1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沿革
1.6.2 我国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
2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和抗震概念设计技术
2.1 地震作用的特点
2.1.1 地震作用的随机性
2.1.2 地震作用随建筑结构特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2.1.3 地震作用的短时性和往复性
2.1.4 地震作用的复杂性
2.2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
2.2.1 抗震设防类别
2.2.2 抗震设防标准
2.2.3 抗震设防目标
2.3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技术
2.3.1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
2.3.2 合适的地基和基础
2.3.3 建筑体形和结构布置原则
2.3.4 避免不规则结构
2.3.5 防震缝与结构分段
2.3.6 楼板的作用
2.3.7 对材料的要求
2.3.8 合适的结构体系
2.3.9 结构的整体性
2.3.10 强度、刚度和变形能力的统一
2.3.11 提高结构的延性
2.3.12 多道抗震防线
2.3.13 隔震和消能减震
2.3.14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
3 建筑场地和地基抗震技术
3.1 建筑场地
3.1.1 建筑地段的选择
3.1.2 场地类别的分类
3.1.3 建筑场地类别
3.2 抗震验算
3.2.1 天然地基的抗震能力
3.2.2 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3.2.3 桩基的抗震验算
3.3 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
3.3.1 地基土的液化现象
3.3.2 地基抗液化措施
3.4 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4 砌体结构抗震技术
4.1 砌体结构概述
4.2 砌体结构房屋主要类型
4.3 砌体结构房屋震害
4.3.1 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原因分析
4.3.2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原因分析
4.3.3 内框架房屋的震害及原因分析
4.3.4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性能和应用前景
4.3.5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三要素
4.4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技术措施
4.4.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技术措施
4.4.2 加强房屋整体性的技术措施
4.4.3 加强构件间连接的技术措施
4.4.4 工程实例
4.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措施
4.5.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技术措施
4.5.2 加强房屋整体性和连接的技术措施
4.6 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技术措施
4.6.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技术措施
4.6.2 加强房屋整体性和连接的技术措施
4.7 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抗震墙房屋抗震技术措施
4.7.1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技术措施
4.7.2 加强房屋整体性和连接的技术措施
4.7.3 确保房屋墙体强度和变形能力的技术措施
5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技术
5.1 概述
5.1.1 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
5.1.2 震害及分析
5.2 框架结构
5.2.1 柱网布置
5.2.2 框架变形性质
5.2.3 抗震能力
5.2.4 框架设计要点
5.2.5 整体计算方法
5.2.6 框架柱的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
5.2.7 框架梁的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
5.2.8 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和构造要求
……
6 钢结构房屋抗震技术
7 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抗震技术
8 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
9 建筑结构消能差减震技术
10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