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成立的伟大意义…………………………………(1)
新中国妇女的伟大成就……………………………………(3)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周年………………………(6)
反对战争和歌唱和平的声音……………………………(10)
跨进夜校的门槛
——夜校生活散记……………………………………(18)
迎接1957年………………………………………………(22)
让我们团结在爱国的旗帜下
——为庆祝第七届国庆节而作…………………………(24)
国庆大典…………………………………………………(27)
解放西伊利安的历史任务………………………………(29)
随笔两章…………………………………………………(31)
断手再植…………………………………………………(33)
不灭的火炬
——庆祝《火炬报》华文版创刊………………………(36)
高举印、中友好团结的大旗,奋勇前进
——祝《南洋周报》创刊………………………………(38)
越南新闻工作者光荣的斗争历程
——与《统一报》记者越英谈心………………………(40)
中国核试验成功与苏联赫鲁晓夫的下台………………(43)
印中两国人民友好结晶的大厦
——雅加达中国银行移交仪式侧写……………………(48)
华侨教育工作者的光辉风格
——贺古稀高龄的华中李春鸣校长光荣退休……………(50)
革命接班人的光辉节日
——雅加达庆祝国际儿童节大会侧写…………………(53)
百花齐放春满园…………………………………………(56)
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本色………………………………(58)
山鹰的翅膀也是飞出来的
——献给外岛、边区的印华教师们……………………(60)
李宗仁先生毅然回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62)
太阳正从我们东方升起…………………………………(68)
踏着先贤们的脚步,继续前进
——为《新加坡兴安会馆50周年纪念特刊》而作………(71)
迎春夜话…………………………………………………(74)
悼郑光汉先生…………………………………………(103)
纪念南国诗人李西浪先生………………………………(109)
谭云山教授与世界佛学苑………………………………(116)
诗、文、画三绝的任真汉
——写在“任真汉近作中国画展”前夕………………(135)
“画家新意匠”
徐悲鸿先生广西试笔……………………………………(143)
海粟大师的来信…………………………………………(145)
弘一大师写给杨白民与夏丐尊的信……………………(148)
关于潘伯鹰先生的《坚道》诗…………………………(153)
一石激起千层浪
——陈和景先生的“推普世界”……………………(155)
向2l世纪迈进…………………………………………(159)
摇篮赋…………………………………………………(161)
北京访夏公………………………………………………(163)
我和诗人科学家杨烈宇教授……………………………(166)
一帧纪念照片引起的联想………………………………(172)
我立足武汉………………………………………………(175)
扶贫行动在伊川…………………………………………(178)
中华文明始于涿鹿………………………………………(183)
欢呼香港回归
——“‘绿丹兰杯’情牵香港回归路”征文…………(186)
莫道桑榆两鬓白,喜看盛世夕阳红
——记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胡培庆先生……………(188)
怀念茅公
——茅盾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190)
《海粟大师山水小景》出版前后………………………(194)
老舍百年诞辰纪念声中话胡絮青………………………(199)
奉怀艺术大师谢稚柳……………………………………(204)
为中国诗经学会第一届学术研究成果获奖人鼓掌……(206)
丰子恺先生的光辉形象…………………………………(208)
丰子恺先生旧诗新画…………………………………(211)
丰子恺先生给我孩子们的画……………………………(214)
尊师重道继往开来
——参加俞平伯纪念馆开馆典礼感言…………………(217)
叶圣陶翁的《六幺令》及其联想………………………(222)
一百通书筒
——敬悼叶圣陶翁……………………………………(228)
陈薏芗先生的白描花卉及篆刻…………………………(233)
悼兼教育者的画家——陈人浩…………………………(237)
油画家周碧初教授………………………………………(243)
吉川幸次郎杜迹之行
——纪念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先生…………………(250)
叶玉森的甲骨文…………………………………………(260)
潘受先生次叶圣陶翁韵之《水龙吟》…………………(262)
在唐云先生家里做客……………………………………(264)
画笔能收北苑山
——喜晤谢稚柳先生、陈佩秋女士……………………(275)
老舍·胡絮青·丹柿小院…………………………………(283)
篆刻大家陈巨来…………………………………………(298)
词坛名师夏承焘教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