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中国农民: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中国农民: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中国农民: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定 价:¥22.00

作 者: 陈安民,刘晓霞 等著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标 签: 社会调查报告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784001 出版时间: 2006-09-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民工浪潮,来得又是那么突然。这无论对农民工自身,还是对社会和政府,都缺少应有的和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理论支撑。于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接踵而来——就农民工自身而言,他们的行为是懵懵懂懂的和不自觉的,只能任其自然法则去摆布。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浪淘沙,急剧变化:有的成了暴发户和企业家;有的东奔西波而不够温饱;有的甚至流血流泪……对社会来说,由于农民工的利益关系到城镇居民和中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在劳动工资、居舍、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纠纷四起,官司不断。对政府来说,由于农民工问题触及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加之资金短缺,体制不顺,法规不健全,一时难有良策。正是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呼唤着理论工作者的良知,他们开始重视农民工,接近农民工,心疼农民工,研究农民工。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受良心和责任感的驱使,我们几位同志便决心写作和出版《中国农民工—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这本书,冀同仁赐教,供决策者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农民: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农民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 从建国至70年代末
二 1978-1989:“盲流”时代
三 1989-2000:“农民工”时代
四 “产业工人”时代(2000以后)
第二章 中国民工潮形成的动因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必然带来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二 政策制度的转变是民工潮出现的制度前提
三 城乡劳动力供求梯度落差的存在,必然导致农民工的大量流动
四 城乡收入差距是民工潮形成的直接动力
五 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民工潮形成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中国农民工的历史意义与作用
一 农民工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深选的影响
二 农民工的经济作用
三 农民工与经济结构重建及城镇化
四 农民工的社会作用
五 历史局限
第四章 中国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典型的社会弱热群体
一 组织弱势
二 经济弱势
三 文化技能弱势
四 政治弱势及发展弱势
五 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缺陷
第五章 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政策选择
一 在全社会破除观念障碍
二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政策
三 加强农民工群体的组织化程序
四 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
第六章 农民工就业途径的创造
第七章 中国农民工与法制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政策法规选编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