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圣人——先秦智者与智慧(1)
总序
引言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1. 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
2. 早期的“阴阳”“五行”说
二、春秋战国时期哲学的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自然科学基础
2. 百字争鸣中的主要学派和思潮
三、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1. 由重神到重人
2. 孔子、墨子:天人转换期的思想家
3. 孟子对人的夸大
4. 荀子对天人关系的合理表述
四、对君民关系的思考
1. 早期的重民意识
2. 孔子]孟子:儒家君民观的形成
3. 荀子:“尊君爱民”的君民观
4. 韩非:“尊君明法”的专制主义理论
五、诸子百家的治国之首
1. 孔子:“为国以礼”
2.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3. 孟子:“施仁政于民”
4. 韩非:“法”“术”“势”
5. 荀子:“礼法兼治”与“王霸并用”
6. 道家学派理论的特殊意义
六、习性之争与理想人格
1. 孟子:“养心寡欲”的复性说
2. 老庄:“复归于朴”的复性说
3. 荀子:“化性起伪”的成性说
4. 韩非的“自为”为性论
5. 儒家的理想人格
6. 道家的理想人格
七、先秦诸子的客观态度
1. 孔子、庄子、荀子、韩非:对认识主观性
2. 墨子、荀子、韩非:关于认识的检验标准
3. “宜”思维的广泛运用
八、先秦诸子的辩证思考
1. 孔子:中道而行
2. 老子:而极而立
3. 辩证思维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
4. 辩证思维在政治领域中的运用
5. 庄子的相对主义
6. 《易传》与《内经》
九、传统与现实冲突的历史考察
1. 名辩思潮的兴趣与发懚
2. 古今之争与历史进化观念
3. 荀子:对先秦名实之辩与古今之争的总结
兼爱非攻——漫说墨家思想(2)
法不容情——法家思想的演变(3)
内圣外王——儒道思想的发展(4)
上兵伐谋——谈谈兵法思想(5)
天地乾坤——阴阳思想浅论(6)
名正言顺——名家思想的兴衰(7)
天人性命——理学思想六百年(8)
茅塞顿开——先秦哲学(9)
独尊儒术——两汉哲学(10)
佛老玄风——魏晋南北朝哲学(11)
三教归一——隋唐哲学(12)
至尊理学——两宋哲学(13)
经世致用——前清哲学(14)
师夷长支以制夷——晚清哲学(15)
佛祖心头坐——细说佛教(16)
羽化登仙——道教略说(17)
仁义礼智信——伦理思想概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