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华临床医案及学术研究》讲述了家父赵敬华教授,大学毕业后专事临床10年,后因工作需要进入高校任教,兼及临床工作30余年,可谓学验俱丰。在教学工作上,主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注重教学研究,遵照前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之旨,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善为人师,桃李四海。湖北省教委先后多次授予“湖北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优秀教师”等称号。在临床工作中,注重老年病的研究,认为老年病的病理过程是由于脏腑器官功能的衰损,因损致虚,因虚致瘀,瘀而生痰,百病遂生,因而形成“虚、瘀、痰”相互兼见,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治疗上主张补消兼用,补法以补脾肾为先,培后天育先天,强人之本;消法重在祛瘀血,调气机,化痰利水。用药主张不峻补,不猛攻,药量要轻,相对守方,徐缓图之,即“轻、缓、守”的原则。同时重视饮食疗法,如习用山药、粳米等粥食以滋脾肾之阴,用牛奶等血肉有情之品缓补脾肾之精血,以延缓脏腑组织的衰老。验之于临床,颇有效果。2002年湖北省人事厅、卫生厅联合发文授予“湖北省知名中医”。科研成果卓著,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12部,主持国家、省、州科研课题10多项,其成果多项获省、州政府奖。晚年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工作,并致力于民族医药的研究,担任全国土家族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为土家族医药的整理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笔者自小受到家父治学精神之影响,有志于祖国医药事业,遵父之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亦走上了中医教育之路。今父已年届花甲,为总结其治学方法、临床经验、科研成果,我搜集整理其已公开发表的部分医学论文40篇,编辑为临床经验、理论探讨、教学研究、随笔杂谈等四个部分,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其学术观点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