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

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

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

定 价:¥30.00

作 者: 林存光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儒家类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2029564 出版时间: 2006-09-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字数:  

内容简介

暂缺《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简介

作者简介

  林存光,男,1966年2月生,山东济宁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诸子学、中国儒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与政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旷世大儒——孔子》(合著)、《儒教中国的形成——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耻:人之为人的底线》等。在《政治学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孔子研究》、《齐鲁学刊》、《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道德与文明》、《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一、孔子与儒家之道重估
(一)孔子思想的核心主题
(二)儒家“人”的理念
(三)儒家的文明教养观
(四)儒学的“转化”功能及其当代相关性
二、儒家道德政治理念及若干反思
(一)人治主义抑或人本主义——为儒家政治哲学一辩
(二)儒家的人本主义道德政治理念
(三)对儒法之争的一项厘清
(四)为儒家政治哲学辩诬正名的意义
(五)需要进一步反省的问题
(六)正视儒家政治理念的思维缺陷
三、评估权力
——汉代儒学复兴的政治文化意蕴
(一)儒学文化地位在战国秦汉之际的演变
(二)儒学与政治:从分化疏离到整合互动的制度化
(三)评估权力:更进一步的阐释
四、儒家式政治文明要论
(一)“中国是对儒学的回应”?
(二)孔儒之学的特质与品格
(三)儒家式政治文明的形成与延续
(四)儒家式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
(五)儒教传统与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向
五、科举制度与儒家式政治文明
(一)前科举制时代的选官制度对政治的影响
(二)唐宋科举制度与儒家政治文明
(三)明清科举制度与儒家政治文明
六、儒家政治理想实践的社会基础
——宗族的历史文化功能、近代变迁及现代意义
(一)宗族的概念与历史变迁
(二)儒家政治理想的设计及其与宗族的关系
(三)宗族的历史文化功能与儒家政治理想的普及
(四)近代以来对宗族的批判及其解体
(五)体现于宗族之内的儒家精神的现代意义
七、儒家式社会理想及其现代意义
(一)儒家式社会理想的提出及具体内涵
(二)儒家式社会理想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特征表现
(三)儒家式社会理想的近代转进及其现代意义
八、从“政治化”到“去政治化”
——略论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
(一)儒学政治化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二)儒学政治化的影响
(三)“去政治化”与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小结
九、中国政治文明的现代转向暨政道的开出
——牟宗三“新外王”思想评议
(一)引言
(二)牟宗三的新外王思路
(三)牟宗三新外王思想批判
(四)小结
十、儒家政治智慧的现代转向
——重构儒家“外王”理想的两种路径及第三种可能
(一)问题的缘起
(二)概念的界定及相关问题
(三)近代以来儒学所面临的时代处境
(四)现代儒学应对现实政治困境的两种主要模式
(五)参与型儒学:第三种可能性的提出
(六)小结
附录:复兴儒教抑或回归孔子
——评蒋庆《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
(一)复兴儒教抑或回归孔子?
(二)儒教“上行路线”与治世功能的利与弊
(三)文化究竟是一种“权力”还是一种“教养”?
(四)回归孔子的精神路向
(五)未来的时代究竟应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教合一的时代?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