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 枪术之沿革第一节 枪的发展第二节 大枪和花枪一、枪为诸器之王二、战场与游场第三节 诸家枪法一、杨家枪法(宋)二、吴殳枪法(明)三、陈家沟枪法第二章 桓侯八枪谱第一节 胡复生手抄谱一、桓侯八枪谱(1993年抄)二、桓侯枪(张飞枪)枪谱(1973年抄)第二节 苌氏武技论选一、中气论二、阴阳人扶论三、阴入阴扶阳入阳扶说四、阴阳乱点入扶说五、刚柔相济论六、论足七、合炼中二十四势(摘要)八、养气论(摘要)九、炼气诀(摘要)十、大小势说(摘要)十一、论用功(摘要)十二、借行气十三、夺气十四、勇气根源十五、讲打法(摘要)十六、捷快用法(目不及瞬,如炮然火动)十七、打法总诀第三节 苌氏枪论一、四大纲领二、八大条目三、十二变通四、托枪式五、降手第三章 单练枪法第一节 拿枪方法一、握枪二、运枪第二节 步法一、步型二、步法第三节 枪法(于志钧演示)一、进攻(进)二、防守(退)第四章 对练枪法第一节 二势组合一、第一枪与第二枪组合二、第三枪与第四枪组合三、第五枪与第六枪组合四、第七枪与第八枪组合第二节 八枪组合练法第五章 枪诀歌诀解第一节 粘随滑脱解一、粘字解二、随字解 三、滑字解四、脱字解第二节 劈崩挑砸解一、劈字解二、崩字解 三、挑字解四、砸字解 第三节 惊战劲第四节 歌诀注解一、大小门歌二、里外圈歌三、枪法三大病四、四把枪歌五、开合歌六、中平枪歌七、身法歌八、步法歌九、枪法歌第六章 桓侯八枪应用纪实一、胡复生二则 二、于志钧三则附录一 胡复生先生演示桓侯八枪单练枪势附录二 胡复生、于志钧演示桓侯八枪对练枪势附录三 桓侯八枪谱(苌氏太极枪谱)手抄本并序(于志钧抄)后记书摘:第二节 大枪和花枪真正意义上的枪,是指一丈二尺以上的长枪,以拒敌于丈二之外;丈二之内,以刀辅之。这是步战。马战中两军对冲,一拥而过,胜负立显。此时之枪,不分内外,两骑擦过,对冲之后,负者被刺于马下,胜者向前。这是集团冲锋的战场场面?为适应战场上的两军厮杀需要,枪术要求简单实用,士兵的训练基本上是刺、扎、格、挡。这里更需要的是体力和勇敢,不怕死。战场上,不需老弱之兵。“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千军一令。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又说:“凡长枪,锋要轻利,重不过四两,杆要稍轻,腰硬根粗。”这里首次提及“花枪”,是指枪术中的不实用的招法,俗称“花架子”。这与兵器中的花枪不是一回事。花枪是短棍一端安装铁枪头以增强杀伤力。花枪技法多为棍术,其中枪法不过占三成。所以,枪术指大枪而非指花枪。花枪技法列入棍术中,而棍术中没有纯棍法的。戚继光称的花枪范围更大,凡战场上不适用的枪法,都属“花枪”。从民间的角度看,这并不正确。民间个体单打独斗,情况完全不同,这需要灵活多变,窜蹦跳跃是必需的。双方搏斗不受任何他人指挥,有勇无谋、单靠体力是不成的。个人的枪术水平,也就是功夫,对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能叫“花枪”或“花架子”,而是另一种实用枪法,可以说是比战场上更高深的枪法。中国传统武术的枪法,正是指这类高超的枪术,而不是战场上士兵的那几下子。所以,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常不敌民间武术家。本书论及的枪法,正是民间武术家所习练的枪术,不是战争中的士兵训练。前者讲功夫,而后者讲战斗力;前者是个人,而后者是群体。二者既密切相关,又绝对不是一回事。望读者慎察之!一、枪为诸器之王“枪为诸器之王”,这是明末清初枪术大家吴殳说的。他说:“以诸器遇枪立败也。”因为他是枪术大师,他的枪术水平到这个份儿上了,才出此言,若换了他人,未必如此。他说:“真枪,手手杀人,敌未有能至一丈内者。”又说:“我身前三尺枪圈中,蝇蚊不能人。”吴殳是一位枪术奇才,所著《手臂录》总结了宋、明以来枪法的真传精品,对枪法的练习和应用,讲解极为透彻,古今枪术著作没有能超过者,可谓经典。其中许多原理和技法,为后来的太极拳械作了先期的开拓。例如:“蝇蚊不能人”,《太 ……